长三角城市形象传播力指数报告(2024年1-3月)
引言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形象的传播已不仅仅是地区发展的软实力象征,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文化交流、集聚资源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个鲜明、积极、向上的城市形象,不仅能够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更有助于吸引外部资源,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1/4的经济总量。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有一片通江达海的热土,这就是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令人耳目一新、不断成长的一个世界级城市群。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群的形象,既是区域发展实力的实现,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全面了解长三角地区27个核心城市的形象传播力情况,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安徽博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域认知与国际传播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基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兼顾动态指标与静态基数的评价体系,从主流媒体关注度、社交媒体热度、城市品牌与创新力、传播渠道建设、舆情情感和负面舆情事件六个维度(一级指标)进行评价,联合发布《长三角城市形象传播力指数报告》,量化分析长三角地区27个核心城市城市形象传播力现状,为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形象传播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助力长三角打造更具国际辨识度的城市群。
一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评估基于博约科技大数据系统采集各城市相关的传播数据,采用文本挖掘、情感计算等方法,并结合专家打分进行统计,数据采集时间范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在指标计算上,采取等级赋分制,根据各城市在每项指标中的排序进行赋分,赋分范围为(40-100分)。最后将每个子指标体系得分乘以相应权重的加权平均分相加,得到城市传播力总分,并进行排序。
二
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中,共有六个一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1)主流媒体关注度的二级指标包括央媒报道数量(0.4)、央媒新媒体报道量(0.3)和百度媒体资讯指数(0.3)。一级指标(2)社交媒体热度的二级指标包括微博平台城市话题阅读量(0.15)、抖音平台综合指数(0.2)、今日头条平台综合指数(0.2)、微信指数(0.2)和社交媒体热搜事件数量(0.25)。一级指标(3)城市品牌与创新力的二级指标包括本科高校数量(0.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0.2)、城市知名品牌数量(0.2)、5A级以上景区数量(0.2)和入选科技部城市创新力百强榜名次(0.2)。一级指标(4)传播渠道建设的二级指标包括城市主流媒体传播力(0.5)和城市政务新媒体传播力(0.5)。一级指标(5)舆论情感力是计算城市信息内容情感正负面情况进行排序得分。一级指标(6)负面舆情事件情况,根据有无重大负面舆情事件进行评分,如没有重大负面舆情事件,该项满分。如有重大负面舆情事件,由专家进行评级,酌情减分。
三
长三角城市形象传播力指数报告分析
(一) 城市形象传播力指数总榜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得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合肥、无锡、宁波、温州、常州和扬州位列长三角城市形象传播力指数前十强。27个地市平均传播力指数得分为72.18分。榜单中,上海凭借其卓越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以92.08综合得分占据了榜单的首位,并在四个一级指标中排名第一。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上海在经济文化交流、媒体影响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紧随其后的是苏州,得分为87.55分,苏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展现出了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杭州和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其丰富的历史遗产、教育资源、经济实力、交通资源等为城市的传播力增添了不少分数,分别位列第三、第四位。合肥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迅猛进步,已经使其成为长三角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合肥以83.14分位列第五。合肥近年来对创新的重视,多个成功的“风投故事”为其在传播力榜单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做到了既有 “里子”又有“面子”。
图1.长三角城市形象传播力指数榜
在唱主角的一、二线“大城”之外,长三角的其他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的“硬核”实力和能级,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环境。注重城市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城市的特色、优势和魅力。通过举办各类国际国内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城市的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 长三角城市形象传播力指数指标解读
1. 主流媒体关注度
城市形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大众传媒的塑造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来源。在一级指标“主流媒体关注度”中,上海以18.8分排名第一,南京(18.2分)、杭州(17.6分)、苏州(17.4分)和合肥(17.1分)分列第二至五位。
2024年以来,央媒持续聚焦上海“五个中心”能级持续提升。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围绕“聚焦‘五个中心’ 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介绍有关情况。3月2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央媒集中刊文,聚焦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南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经济日报等多家央媒聚焦南京向“新”奋进
推出系列报道。2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江苏南京江宁开发区着力强链补链延链 创新引领 提升产业能级》。关注南京江宁开发区聚焦绿色智能汽车、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实施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提升产业能级。3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推陈致新,别开生面——江苏多点发力厚植新质生产力》。聚焦南京传统产业推陈致新,新兴产业与日俱新,未来产业打牢人才基础等。3月17日,《经济日报》刊发《江苏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系列调研⑧》。聚焦南京发展低空经济、布局未来产业等方面。此外,杭州、苏州、合肥、宁波、无锡等城市也凭借高质量发展成果、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实践,吸引多家中央主要媒体在显要位置和重要时段,推出重磅报道。
中央级媒体作为主流舆论引导的定盘星和压舱石,通过其广泛的覆盖面和权威性,有效传播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信息,塑造地区的积极形象。通过中央主流媒体的多维度、广角度报道,城市的特色、优势和魅力得以充分展现,进而形成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让城市成就、城市经验、城市发展能够被更多主流人群“看见”。
图2. 主流媒体关注度排名
2.社交媒体热度
当前,社交媒体成为了传播信息、塑造形象、激发讨论的主战场。当一座城市因为某个事件、特色文化、旅游景点或是创新政策等亮点登上热搜时,它不仅瞬间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用户的目光,更是在无形中拓宽了该城市的“数字边界”。热搜能够带来巨大的流量曝光,短时间内,数以亿计的用户会浏览、讨论相关话题,这种高强度的曝光直接提升了城市的可见度。即便是之前相对默默无闻的城市,也可能因此“一夜成名”,成为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吸引游客、投资者和人才的关注。
在一级指标“社交媒体热度”中,上海以28.2分排名第一,杭州以27.3分位列第二,南京(26.4)和苏州(26.4)并列第三。2024年1至3月,长三角27座城市共463次登上社交媒体平台热搜榜(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和百度热搜)。其中,上海共有165次上榜,杭州和南京以135次、 67次分列第二、第三位。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集聚大众注意力,持续提升城市可感知能力。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是城市在数字时代扩大影响力、构建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迅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还能通过深化与公众的互动,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可能性。
上海时装周、中超比赛、电视剧《繁花》的热映、多场演唱会等综艺文体活动让上海在社交媒体上持续保持高热度。此外,多场城市公共领域事件也引发社交媒体关注。如1月29日,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发布《关于禁止网约车在浦东机场运营的通知》,其中提到,为确保浦东机场陆侧交通顺畅有序,特别是春运期间,严格禁止网约车在浦东机场区域揽客运营。这一政策迅速引发全网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2月23日,上海地铁在其官方平台发文,向因5、9号线触网挂冰故障受影响的乘客表示歉意。为此,上海地铁特别设立了一个运营专页,乘客可以通过上海地铁官网访问该页面,获取致歉信。这一举措体现了上海地铁对于服务质量的重视和对于乘客的关怀,引发网民赞许。
大型活动通常会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当有知名明星或重要体育赛事参与时,会在社交媒体上产生大量的讨论和分享,从而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话题热度,2024年1至3月,杭州、苏州、合肥、宁波等城市举办了多场演唱会、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直接增加城市的曝光度。人们通过追忆逝去的名人,表达对其生前成就的认可和怀念之情。这种集体的情感表达促进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连接和话题的热度。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杭州民众自发前往企业原总部献花表达缅怀,公司旧址门前摆满鲜花和饮料,民众也在社交媒体发文进行悼念,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也推高了杭州这座城市的热度。
3. 城市品牌与创新力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的品牌和创新能力更加醒目,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一级指标城市品牌与创新力中,上海以18.68分位居第一,苏州和杭州分别以17.84分和17.72分排名第二和第三位。长三角拥有9座GDP万亿城市,集聚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25家企业位居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一群隐形冠军从细分产业赛道脱颖而出。比如在二级指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方面,长三角27座城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在二级指标“驰名商标”方面,长三角27座城市拥有的驰名商标超过2180个;在二级指标“5A级景区”方面,长三角27座城市拥有48个5A级景区……知名品牌、科技创新力、知名旅游景点以及高等学府的汇聚,共同编织了一座城市独特的吸引力网,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更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文化底蕴深厚且面向未来的城市形象,为城市发展注入了生机与可能。
4.传播渠道建设
一座城市在新时代的竞争格局中,传播渠道的建设和优化是提升其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塑造良好形象的关键一环。这不仅关乎如何有效传达城市的声音,更在于如何精准对接目标受众,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网络,让城市的故事传得更远、更深,吸引世界的目光。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既需内生动力,又需外部推动。长三角各城市逐步构建了由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商业媒体和自媒体组成,具有广泛覆盖面和传播力的网络传播矩阵。在一级指标“传播渠道建设”中, 上海、苏州和杭州位列前三位,得分依次是18.65分、17.6分和17.45分。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媒体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各个城市加快推进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开放融合的主流媒体矩阵,全力构建城市主流媒体新样态,成为传播城市形象的主力军。例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推出“上观新闻”等多个新媒体产品,构建了覆盖广泛、形态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南京报业传媒集团通过整合《南京日报》《金陵晚报》等传统纸媒资源,运行了“紫金山新闻”客户端,强化新闻内容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内容推荐,提升用户体验。杭州以《杭州日报》为核心,构建了包括“杭+新闻”APP在内的新媒体矩阵,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增强新闻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文化传播。苏州广播电视总台通过“看苏州”APP等平台,推动电视、广播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地方新闻资讯及生活服务,强化与市民的互动交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通过“甬派”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注重地方特色新闻的挖掘与传播,强化了宁波作为港口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能力。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拓展了“合肥在线”、多个微信客户端等平台资源,聚焦地方时政、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度报道,同时加强与受众的线上互动,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此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总部的设立更是加速了区域内媒体资源的整合与高质量内容的产出,促进了媒体技术和服务的创新。
各城市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拓宽渠道,积极打造一批优质的城市政务新媒体,提升政务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据统计,2024年1-3月,长三角27个城市市级政务微信号共发布约1.9万条微信推文,微信阅读量超过3.6亿。上海发布、杭州发布政务微信号1-3月的总阅读量均超过5000万次。
上海发布作为上海市的官方政务新媒体平台,涵盖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多个渠道,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城市动态、公共服务指南等,成为市民获取权威信息、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渠道。杭州发布通过多平台运营,不仅提供实时的政务信息,还特别关注城市文化和旅游推广,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现杭州的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同时也加强了与市民在城市管理中的互动交流。合肥发布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渠道,快速响应市民关切,发布权威信息,特别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城市可见度。整体而言,各个城市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公共服务、加强政民互动。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通过政务新媒体迅速发布权威信息,澄清谣言,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结 语
在数字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影响下,公众对一座城市体验和感知更为多元,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正在不断转变,城市不再仅依赖宣传片、广告来塑造形象,而是通过故事叙述、用户体验以及网络口碑建立更为动态和多元的形象,提升城市的可感知性。城市的每一次活动、居民的生活状态、创新环境以及游客的实际感受都可能在社交媒体传播并影响声誉。城市形象传播日益重视参与式策略,鼓励市民和游客参与到城市故事的讲述,共同塑造城市形象。这种策略的转变不仅提升了传播效率,还加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让城市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
对于长三角城市而言,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传播力首先需要加强城市品牌建设,确定城市的独特性,比如历史特色、文化遗产、科技创新能力等,并围绕这些特点建立明确的城市品牌形象。二是丰富传播渠道,积极管理和发展社交媒体账号,社交媒体代表了一种革命性的新趋势,成为城市形象传播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管理者应进一步重视新媒体渠道的建设与运营,打造优质IP。三是善用流量思维,流量运用得当,也是一种生产力,特别是抓住意料之外的传播契机,让城市“出圈”。积极吸纳和利用意见领袖、普通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让他们成为城市故事的分享者、情感的体验者,使城市形象表达更具活力,传播更有效力。四是善用共情机制,讲好城市故事。长期以来,在城市形象宣传工作中,往往会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使用的宣传话语偏“宏观”“抽象”,情感属性较弱。而强情感属性的内容更易“出圈”,更容易突破地理空间、社会阶层的区隔,激发更多的共鸣。情感传播使信息更易在较短时间和移动化空间中抢占用户注意力,影响受众的参与行为。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此前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区域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共同体活力奔涌,蕴藏着中国经济最广阔最深沉的力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长三角27座城市正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答新题、交新卷、塑形象,在多个领域频繁“出圈”“造流”和“引流”,提升了城市的可感知性,涌现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城市传播案例,推动城市形象建设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