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月刊 | 市场监管领域舆情风险研判月刊
2025年10月,全国市场监管领域舆情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质量安全、消费维权、市场秩序等领域。从质量安全来看,“宁德自燃小车才开了1066公里”暴露出新能源汽车电池质量与品控漏洞;在消费维权与市场秩序方面,“大疆预告降价已购买消费者退货维权”凸显企业售后政策公平性不足,“明星代言蟹卡差到黄牛都不敢收”暴露蟹卡市场乱象,高标价、低折扣的蟹卡兑换时频现货不对板、提货难,“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在售”事件,暴露商品内容审核与质量把控的双重缺失。
总体来看,2025年10月市场监管领域舆情清晰呈现两大核心矛盾:一方面,部分企业重短期利益轻长期合规,在质量把控、售后公平性、商品内容审核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甚至触碰历史情感与法律红线;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虽在重点领域开展整治,但在新法执行衔接、平台责任监督、基层响应效能等方面仍需深化。当前公众对消费公平、安全边界及监管及时性的期待持续提升,这既要求市场主体切实强化合规意识,补齐经营管理短板,也需要监管部门加快完善新法配套执行机制,优化风险预警与处置流程,以更精准、高效的举措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与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01
传播情况概览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2025年10月,全网共监测到涉市场监管领域舆情信息4439万条。从舆情信息来源占比看,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2105.8万条(占比47.44%),其次是微博936.3万条(占比21.09%)、视频510.1万条(占比11.49%)、微信501.7万条(占比11.3%)、网站260万条(占比5.86%)、互动论坛108万条(占比2.45%)数字报16.1万条(占比0.37%)。
· 情感倾向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从舆情信息的情感倾向看,舆情信息属性分布呈现“非敏感信息占主导,敏感信息占比突出,中性信息占比相对较低”的特点。具体来看,非敏感信息占比达51.44%,在舆情信息中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出相关领域日常传播的信息以常规性、非争议性内容为主;敏感信息占比为45.14%,占比突出,体现出该领域存在较多引发舆论关注、涉及公众权益或争议的热点问题,舆论敏感度较高;中性信息占比仅为3.42%,占比相对较小,表明纯粹客观陈述类的舆情信息占比较为有限。整体而言,非敏感信息是舆情传播的主流,但敏感信息的较高占比也提示需重点关注该领域潜在的舆论风险与公众关切点。
· 信息分类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从五大类市场监管领域信息分布的月度变化来看,2025年10月与9月相比,各类别占比呈现不同态势:消费维权类舆情占比微幅上升,从9月的31.3%升至10月的37.0%,持续位居各类别之首,是舆论聚焦的核心领域;质量安全类占比小幅下降,由9月的39.4%降至10月的35.3%,为第二大舆情类别;市场秩序类占比有所上升,从9月的10.1%升至10月的11.1%;经营合规类占比出现回落,从9月的9.8%降至10月的8.6%;监管履职类占比略有下降,从9月的9.4%降至10月的8.0%。整体而言,10月市场监管领域舆情在消费维权、市场秩序领域的关注有所强化,质量安全、经营合规、监管履职领域的关注则略有收窄,多维度舆情共同勾勒出当月市场监管领域的舆论图景。
热点舆情排行
| 序号 | 日期 | 热搜话题 | 阅读量 | 
| 1 | 10月1日 | 小米汽车突然自己开走 | 1亿 | 
| 2 | 10月7日 | 大疆预告降价已购买消费者退货维权 | 7289万 | 
| 3 | 10月3日 | 731毒气实验室玩具已下架 | 6565万 | 
| 4 | 10月16日 | 沪上阿姨子宫形玩偶引争议 | 6550万 | 
| 5 | 10月1日 | 郑州方特跳楼机高空悬停七八分钟 | 4947万 | 
| 6 | 10月21日 | 明星代言蟹卡差到黄牛都不敢收 | 4809万 | 
| 7 | 10月13日 | 央视曝光AI代写论文黑工厂 | 4657万 | 
| 8 | 10月15日 | 央视曝多地共享单车骑行中自动锁车 | 4121万 | 
| 9 | 10月8日 | 网友称买10斤芒果礼盒3斤是书 | 3802万 | 
| 10 | 10月5日 | 宁德自燃小车才开了1066公里 | 3602万 | 
表 2025年10月市场监管热点话题排行
02
重大舆情回顾
1
小米汽车突然自己开走
事件概述
9月30日,山东威海一位小米车主发布视频称车辆在无人操作下突然自行启动并开走。监控显示,车主和女子在室内时车辆启动。小米汽车客服称可能是手机误触导致启动,但车主不认可,并称未操作手机。记者向小米官方客服核实情况,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应。
舆论反响
一是要求小米公司尽快给出解释,以消除公众疑虑;二是认为暴露出车辆存在设计缺陷,对智能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提出质疑;三是对智能汽车技术在安全性未得到充分保障时却过度宣传的不满;四是呼吁在事件调查结果未完全明晰前,不应盲目指责,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情绪化的跟风;五是汽车领域都应从中吸取教训,反思当前车辆智能控制技术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的不足,共同推动行业标准的完善,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2
大疆预告降价已购买消费者
退货维权
事件概述
近日,大疆宣布多款产品将于10月9日降价,引发近期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集体维权。线上消费者通过七天无理由退货争取权益,而线下购买者因无法享受价保面临困境。客服回应称不同渠道销售模式不同,建议线下消费者联系原门店处理。目前社交平台涌现大量维权经验分享。
舆论反响
一是认为大疆选择在国庆售卖黄金期刚过就宣布降价,精准“收割”了节前及节日期间高价购入产品的用户;二是诟病线上线下售后政策差异,线上线下售后政策的不对等让消费者觉得遭受区别对待,对大疆在渠道管理与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的能力产生质疑;三是呼吁大疆给出合理补偿方案,以此弥补消费者损失;四是认为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降价属于常见市场现象,临近“双十一”等购物节点,商家开展促销活动符合商业逻辑;五是认为大疆频繁变动产品价格与销售策略,缺乏稳定性与连贯性,存在过度逐利嫌疑,质疑企业经营的诚信度与对消费者长期利益的考量。
3
731毒气实验室玩具已下架
事件概述
日前,某购物平台上一款名为“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的玩具引发争议。10月3日15:00,通过搜索某购物平台,记者仍能看到相关玩具在架销售。该款玩具共有8小盒,包装盒上均被标注了“铭记历史”字样,还显示具有“爱国教育情感启蒙”,“军事主题历史还原”等特色。此外,店铺注明该款玩具适用年龄13岁,售价29.9元。平台显示“近7天1000+人逛过”,“周销量上涨10+倍”,为“店铺新品销冠”。最新销售记录为“1小时前下单”。10月3日16:00,记者重新搜索该玩具,平台已显示“商品过期不存在”。
舆论反响
一是对此类玩具的存在表示极大愤慨,认为是对历史苦难的轻慢与消费,是对受害者的亵渎,更是对民族情感的严重伤害,并类比其他有毒玩具的禁令,认为应禁止售卖传播负能量的产品;二是质疑商家为追求流量和销量,无视历史背景与民族情感,将历史题材转化为牟利的“玩具商品”,是“逐利无底线”的行为。三是指责购物平台审核机制存在监管漏洞,认为平台在内容审核、商品合规性把控上失职,未能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四是担忧误导青少年历史认知,影响正确历史观的建立;五是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商品、儿童玩具的监管,建立更严格的审核标准,从源头杜绝此类产品流入市场。
4
沪上阿姨子宫形玩偶引争议
事件概述
近日,沪上阿姨茶饮品牌推出一款双杯饮品套餐,内含“小宫举毛绒玩偶”,外形似子宫,有“输卵管”“卵巢”等,分粉色、红色两款。网友看法不一,有人觉得不适、猎奇。10月16日,沪上阿姨官方回应称,该产品旨在传递悦己、自信、自由理念,提醒消费者爱自己。
舆论反响
一是认为这种玩偶与奶茶店营造的休闲、愉悦氛围格格不入,挑战了大众常规的审美和认知习惯,让人难以接受;二是质疑品牌并非真正关注女性健康,而是将女性敏感话题当作吸引眼球、获取流量的营销噱头;三是认为能够让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更轻松、更直观地认识这一重要器官,正视自己的身体,是对传统“身体羞耻”观念的有力冲击,有助于推动女性健康知识的普及;四是担心若此类“器官玩偶”走红,可能会引发其他商家跟风,导致市场上出现更多过度娱乐化、擦边甚至低俗的身体器官相关商品。
5
郑州方特跳楼机高空悬停
七八分钟
事件概述
9月30日,郑州方特欢乐世界突发跳楼机运行异常。据游客现场拍摄视频及亲历者反馈,该设备载客运行至最高点后未按既定程序下降,异常悬停于高空约7-8分钟,导致乘客滞留。园方应急处置后恢复设备运行,并向受影响游客发放快速通行证作为补偿。10月1日,郑州方特官方回应称,经技术排查确认设备无机械故障、运行正常,但对悬停具体原因未予明确说明。
舆论反响
一是指责郑州方特在设备安全管理的检查、维护工作上做得不到位并存在漏洞;二是要求园方必须彻查悬停原因,不能用“设备正常”这样模糊的说辞敷衍大众,要给游客一个清晰、负责的交代;三是认为园方应给予更有诚意的补偿,比如门票折扣、现金赔偿;四是怀疑园方为维护园区形象,故意隐瞒了设备真实的故障信息,呼吁相关监管部门介入调查,督促园方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五是调侃事件经历,对游乐场所安全保障的不满,期望游乐场能真正把游客的安全和游玩感受放在首位。
6
明星代言蟹卡差到
黄牛都不敢收
事件概述
近日,多位消费者反映蟹卡兑换遭遇“提货难”和“缺斤短两”问题。市面蟹卡多为高标价、低折扣的型号卡,实际兑换时却频现货不对板。由于部分品牌蟹卡兑换品质不佳,连回收市场也遇冷,如有明星代言的“蟹太太”蟹卡已被多名回收者拒收,直言其“蟹差得很”。
舆论反响
一是谴责商家利用蟹卡进行欺诈的行为,认为他们在售卖时以精美的宣传图、明星代言等吸引消费者,实际发货却货不对板,“缺斤短两”现象屡见不鲜;二是指出应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对蟹卡销售全流程进行严格把控,防止商家“钻空子”;三是吐槽明星只看重代言费,忽视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权益。四是蟹卡频繁出现问题,对相关品牌的信誉产生质疑;五是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蟹卡行业标准,对蟹卡的销售、兑换、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
7
央视曝光AI代写论文黑工厂
事件概述
一些企业通过招聘“撰稿”人员,利用AI软件批量生产假论文,形成灰色产业链。这些企业以论文查重为幌子,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招揽生意,躲避监管,将代写订单转包给写手组织或个人,利用AI工具和资料库快速生成论文,以低廉价格完成代写。
舆论反响
一是批判利用AI代写论文的行为,认为这是学术道德滑坡的体现;二是指责相关企业和个人为追逐利益,导致学术圈“劣币驱逐良币”;三是质疑监管缺位,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四是表示应正确认识AI合理应用,避免沦为作弊工具。
8
网友称买10斤芒果礼盒
3斤是书
事件概述
近日,山东济宁市任城区一商家销售的芒果礼盒中被发现垫有教科书、练习册等书本,引发“断亲礼盒”争议。商家回应称对垫书行为不知情,系上游供货商分装时误放,承诺凭小票或付款记录可全额退款。部分消费者要求退一赔三,但商家强调礼盒按盒销售而非称重,不存在缺斤少两。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暂未回应,12315建议消费者本人热线反映情况。
舆论反响
一是对商家“上游供货商误放书本”的解释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商家为掩盖重量造假、降低成本而找的借口;二是认为商家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支持消费者退一赔三诉求,强调商家需担责;三是吐槽节日礼盒过度包装、填充凑重的乱象;四是质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暂未回应”的态度,认为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关注消费者诉求,缺乏主动介入调查的积极性。
03
舆情风险研判
2025年11月正值“双十一”消费旺季,叠加10月15日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施行、大疆多款产品“双十一”前降价、央视财经曝光直播带货职业弹幕人虚假宣传等事件影响,市场监管领域舆情风险呈现多维度交织态势。为有效防范化解相关风险,现结合近期市场动态与法律新规开展研判并提出建议。具体风险分析如下:
1
价格竞争合规性争议风险
10月大疆宣布多款产品“双十一”前降价,引发市场对价格竞争边界的关注。在“双十一”促销语境下,此类降价行为可能衍生两类舆情风险:一是竞争对手或消费者质疑其“先涨后降”“虚构优惠”,涉嫌违反《价格法》关于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二是若降价幅度较大,可能被指“低于成本价销售”,触碰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条款,尽管大疆作为品牌方直接降价不适用平台条款,但仍可能引发公众对“低价倾销”的讨论。此外,其他家电、3C类企业可能跟风降价,导致行业性价格战舆情,若出现恶性竞争行为,将进一步推高监管关注度。
2
直播带货虚假宣传发酵风险
央视财经曝光直播带货雇佣职业弹幕人事件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已查办全国首案并开出10万元罚单,明确其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禁止组织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的规定。11月“双十一”期间直播带货进入高峰,此类风险将显著攀升:一是职业弹幕人行为可能从“虚构好评”升级为“伪造销量数据”“夸大产品功效”,尤其在美妆、保健品等领域,类似2025年1月“九十九味帝皇丸”主播误导消费者事件的舆情可能重现;二是公众对直播行业信任度下降,可能出现“全民找茬”式监督,普通消费者误判的“疑似弹幕”也可能引发舆情争议;三是部分中小主播或机构可能存在侥幸心理,继续使用职业弹幕人,一旦被查处,将因“顶风作案”引发更强烈的舆论谴责。
3
平台监管责任传导不足风险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新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细化平台责任条款(如要求平台建立不正当竞争举报投诉机制),但11月正值新规施行后首个消费旺季,可能出现“法规落地温差”舆情:一是部分平台对新规理解不到位,未及时更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被指“未履行主体责任”;二是基层执法人员对“数据不正当竞争”“恶意交易”等新增条款的适用存在争议,案件查处结果可能引发“执法尺度不一”的质疑;三是消费者对新规认知不足,维权时过度引用法律条款,或因诉求未达预期质疑监管效能。
04
舆情应对建议
强化价格行为全链条监管
一是开展“双十一”价格专项检查,重点监测大疆等降价企业及电商平台的价格波动,核查“原价”标注真实性,对“先涨后降”等行为及时预警;二是发布价格合规指引,明确新法下低价促销的法律边界,引导企业依法开展价格竞争;三是建立价格争议快速响应机制,对消费者投诉集中的价格问题24小时内介入调查,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推进直播带货靶向治理
借鉴北京查办职业弹幕人首案经验,开展直播电商专项整治:一是利用技术手段识别“注册时间短、IP地址集中、发言同质化”的职业弹幕账号特征,联合平台建立黑名单制度;二是曝光一批直播虚假宣传典型案例,重点披露职业弹幕人组织架构、获利模式,强化震慑效应;三是要求直播平台实时监测弹幕内容,对高频相似好评话术进行过滤,同时公示主播违规处理记录。
做好新法实施配套保障
一是组织基层执法人员开展新法实务培训,聚焦价格竞争、平台责任、虚假宣传等重点条款,明确执法流程和裁量标准;二是督促电商平台在11月1日前完成服务协议修订,增设公平竞争规则和举报渠道,并向社会公示;三是通过短视频、图解等形式开展新法科普,引导消费者理性维权,避免不合理诉求引发的舆情。
构建舆情联动处置机制
建立“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媒体”舆情会商机制,每日研判市场舆情动态;对突发舆情实行“分级响应”,重大事件4小时内发布初步通报,24小时内公布调查进展;主动邀请媒体参与执法行动报道,通过“以案释法”提升公众对监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