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舆评|宗馥莉的虚假流量和娃哈哈的“十字路口”
近日,关于宗馥莉辞去娃哈哈董事长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网络风向反转,比翻书还快。在去年2月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成为众望所归的继承者,但是今天,众多网民开始指责宗馥莉的强势和冒进,导致今日之颠覆公众想象的结局。她的叔叔宗泽后说她“被水军害了”,或许潜藏着宗馥莉人生起伏的一个极大秘密。这一点在下文分析。
但是再过几年,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热点事件,或许只会留下如下主要情节: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宗庆后,和一个接班失败的女儿的故事。眼下我们在网络看到的事件细节和情绪碎片,都将被时间冲刷殆尽,只留下历史需要的故事枝干。时间冲刷和流量冲刷不一样,前者只会留下真相,而后者如同一个起泡器,会把简单的事情搞成一团肥皂泡,真相反倒消失了。
一、民营企业家的接班失败已是显著社会现象
在中美全球博弈的大背景下,再加国内产业周期的影响,国内楼市等行业这两年掉头向下,导致了很多的经济社会问题。人们眼看着几个大型房企的破产或者重整,著名企业家先后折戟沉沙。
这也导致了很多网民开始怀念李嘉诚和潘石屹,认为他们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像一些房地产开发商那样热衷于产业投机、政治投机最终祸国殃民。前者成为真正笑到最后的人。很多网民热衷于骂李嘉诚“不爱国”,但是没有注意到,李嘉诚是个贡献大小的问题,而那些高喊爱国口号的企业家,却是个祸害大小的问题。

大型企业破产或者走下坡,本身是一种社会悲剧,意味着就业、税收等方面的消减,但是似乎网民并不是这么看。网络情绪几乎主要围绕资本的贪婪、购房者的苦难等方面展开。这也导致了一个网络现象,那就是一边是企业的倒闭潮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另一方面是网络传来了不少欢呼声,欢呼资本家的倒掉,并要求清算他们的罪恶。
就在大型企业的倒闭潮中,有个现象被网络情绪遮蔽了,使之未能成为显著的社会新闻,但是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不少民营企业家在传承给二代的时候,出现了接班失败。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在此次娃哈哈事件之前,已经出现了民营企业接班失败的案例。2023年初,年仅65岁的宁波杉杉股份创始人郑永刚突发心脏病去世,其32岁的儿子郑驹接任后,继母周婷对股权、治理权等多项重大事宜提出异议,导致企业走到悬崖边缘。
再看国内,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民营企业出现接班问题的案例,如老干妈、双汇等。一些著名企业的失败,也可以看做是接班的失败,只不过媒体常常从创始人的角度进行了解读,而忽视了继承人搞砸的背景。
虽然宗馥莉掌舵娃哈哈,并非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接班,毕竟娃哈哈不是一家真正的民营企业,是混合所有制,国资还占了46%的大头,但是宗馥莉接过宗庆后的衣钵掌握管理权,却是曾经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因此也算是一种接班。如今出现这种情形,也可以说是一种接班失败。
所以,如果我们看待娃哈哈今天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家族争产内斗、股权博弈,乃至是宗馥莉个人的管理素养问题,而从接班成败得失的角度来看待,会获得一个更大的视角,这会促使我们社会从制度、文化等角度思考和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聚集于个案热点和个体素养。
中国当下的知名实体企业,大部分成立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打拼后,都已经到了二代接班的关键时刻。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统计,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80%以上都是家族企业。而麦肯锡在2013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恰好与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工作年限相同;有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手中,其中有不到三分之二的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后者中大约仅有13%的企业能够传出第三代。
再加上中国家族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信任有限、社会文化土壤也缺乏这个传统,老一代企业家在线下社会取得成功,“二代”却是在线上社会成长,这使得两代之间横亘着很深的数字代沟,接班常常出现问题。
二、宗馥莉的虚假流量
宗馥莉此次接班失败,原因众说纷纭。但是真相到底如何?或许只有当事人知道。正如我在此前反复给大家谈到的一个观点,真相永远只是少数人掌握,但是舆论为多数人所有,所以舆论永远比真相更重要。因为舆论是可以影响社会大众和社会稳定的东西。
但是她的叔叔宗泽后说宗馥莉走到今天,是“水军害了她”,可能是作为近亲旁观者道出的一个真相,也是决定宗馥莉人生走向的一个秘密。这里说的“水军”,显然是网络水军,包括网络公关水军,以及网民的流量。
宗馥莉为何能够顺利掌管娃哈哈?一开始在于其父亲宗庆后的形象和人设,都精准击中了网民群体的内心情感,从而在宗庆后去世之后,网民移情于其“唯一的”女儿身上,助其顺利上位。在宗馥莉首次提出辞职之后,也是巨大的民望挽留了她,是地方高层出面摆平各方,助其留任,并击退了对手的异议。这是她首次冒险成功,其背后也是心有所恃,不外乎是网民的强烈民意支持。
但是在今年,她成为“复仇的哈姆雷特”之后,一举曝光了父亲的多个私生子,直接刺破了父亲宗庆后的形象泡泡,亲手将其拉下神坛,宗馥莉赖以安身立命的民意基础就此彻底瓦解了。父亲的形象和人设是她宝贵的、无可替代的无形资产,而今消失殆尽,她在现实中和网络中实际已经开始了孤身的奋斗。因为她此前所有的流量都是建立在宗庆后崇高的人设基础上的,如今她亲手撕下了父亲的面具,她的流量就枯竭了,也意味着她此前的所有流量都是虚伪的,建立在虚假信息之上,是毫无浮力的泡沫。她的人生是身披五彩的肥皂泡泡的“裸奔”。
更何况,她所处的位置,是需要阅历、智慧、威望才能坐稳的火山口。甚至可以说,是历史和现实为宗庆后特设的位置。现在看来,宗馥莉的资历、个性和智慧,使她未能充分认识到作为混合所有制的娃哈哈的各种复杂性,她以冒进的改革和诉求,导致今日之败局。网民对她的支持,已经大潮退去,而对国有资产的关注,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警惕,却是实实在在的网络民意。这些都意味着她大势已去。此次辞职,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最好的选项。
如果宗庆后依然在世,他会辅佐女儿继续稳坐中军帐。人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关于继承人、私生子信托等各种焦虑的严重折磨,他或许可以活得更久一些,从而为宗馥莉稳固地位赢得时间。但是很遗憾,各种纠葛或许加剧了他的病情,在其去世之后,宗馥莉从内心到现实世界,已经全部都是敌人,她又操之过急,这使她很快败下阵来。
值得注意的是,宗庆后不是突然去世的,而是患病之后慢慢去世的,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他本可以把很多事情安排得更妥当,不至于为身后的家族争端埋雷。但是为何依然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被宗馥莉以精心的计谋“捧杀”的。女儿利用品牌宣传和水军的力量,将其捧上神坛,成为道德完人和商业圣人,让他再也无力公开私生子的事件,只能让“唯一的”女儿接班,并且将私生子的事件深埋。他必然是带着万般不甘离世的,对女儿是爱恨交织的。女儿对他同样爱恨交织。由于自小就生活于一个充满着婚外情、背叛和虚与委蛇的环境中,她很难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反映在企业管理上,她带着个人的恩怨情仇进入工作领域,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但是这样个性刚烈、情感耿直的女儿,又令多少天下父母,心怀戚戚之感。
三、娃哈哈的“十字路口”
宗馥莉虽然辞去了董事长,然而娃哈哈脱离不了她的影响。毕竟她在集团还有29%的股份,依然是大股东,举足轻重。但是她的辞职,却将给娃哈哈留下深远的影响。
此前宗馥莉通过穿透信托引爆的家族争产事件,最大的后果之一,是意外曝光了娃哈哈集团的股权构成,人们也才知道国资在里头竟然占了大头,而且在今天中美全球博弈、民族立场强烈的当下,成立境外信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网民对于娃哈哈的家族争端从围观吃瓜,一变而为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了,家产问题演化为国资问题、公共利益问题。
国有资产问题,一旦和资本、民营企业联系在一起,在当下中国,就具有特殊的敏感性。这根源之一,在于司马南在此前挑战联想的网络运动中,在网民认知中牢牢楔入的网络议题之一。人们由此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影响共同富裕的国之大计。当网民群体认为自己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监事方,有理由介入娃哈哈管理事务的时候,娃哈哈的问题,就变得格外敏感复杂。这使得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厚重一页,企业改制问题,又将重回公众视野。宗馥莉面对的矛盾格局,是历史和现实的交织空间,需要有极大的智慧,并且摆平各方利益,但是机遇窗口,被她亲手打破。
在宗馥莉辞职之后,接下来娃哈哈的走向,就要面对诸多的选项。由于娃哈哈股权结构中国资占了大头,是由国资派出干部进行管理?还是继续像宗庆后时代那样,国资只出资而不插手管理,只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个左右全局的选择。
如果国资派驻干部,那未来发展,会不会慢慢变为一个国企?权力具有自我扩大、自我实现的本能逻辑,国资干部会将国企的管理方法带入并移植到娃哈哈身上,并将其完全带入国企管理的轨道。如果这样,则意味着一切重来。人们面对这样的娃哈哈,肯定将会是全新的感觉。
如果能找到一个类似宗庆后这样的管理者,那是再好不过,将稳定局面。本来宗馥莉是各方最大的公约数,是最好的选项,但是实践已经证明,她或许眼下并不适合这个岗位。不排除未来有一天,一个成熟的宗馥莉重新归来,再次执掌娃哈哈,也未可知。而在眼下,如何找到一个类似的角色,将决定娃哈哈的未来发展。人们或将感念浙江和杭州对于民营企业家的执政理念和营商环境,竟是如此宽容、优越,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持,或许就没有娃哈哈,或者娃哈哈已经死于此前某次权力的冲动插手。
但是更大问题还在于,当娃哈哈已经被全民关注,而且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国资问题的时候,这就使得一种独特的舆论压力和群体压力,在场外聚集。这种关注包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审计历史分红等。而这种关注还超越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权力,因为如果不能让这种外部力量满意,就会在声誉形象、营商环境、网络评价等方面,收到负面打分。尤其在今天的网络环境下,网络舆论兼容改革创新的空间变得狭窄,爱国主义和民族立场收紧开放视野,这使得面对各种选项,难免如履薄冰。
胡锡进日前发文,说人们在社交软件上发声越来越小心了,明星的账号现在也都充斥着各种官宣。他认为根源是社会的宽容度变低了。我的看法是,在今天中美激烈博弈的时代,不仅是中国,美国社会推崇的言论自由也已经渐渐稀缺。两国都在整饬国内舆论,进行同仇敌忾的社会心理动员。国内社会宽容度降低,既是网络和社会舆论的自我演进,也是官方和民间互动的结果。但是更多是后者,也就是官民互动,共同塑造了今天的社会宽容度。这意味着,娃哈哈的走向,对于网络舆论会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