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高考不过本科线退费两万”事件:莫让教育成为可以交易的买卖
2022年,河南信阳市平桥区衡水高级中学在招生时承诺:中考成绩360分至460分的学生,若三年后高考未达本科线,学校将退还2万元费用。该承诺通过官方抖音账号发布,并吸引了数百名家长报名,其中牛先生的孩子以420分入学,三年学费累计约7.5万元。2025年高考后,该校本科线为471分,牛先生的孩子仅考433分,符合退费条件,但校方以“中考分数不含体育实验分”为由拒绝履行承诺。

事件曝光后,学校于8月16日发布致歉声明,承认招生宣传违规,称系“招生负责人擅自发布承诺”,并表示正配合当地教育部门调查。然而,家长指出,2022年信阳市教体局曾通报该校“未批先招”并责令退费,但校方未执行,导致学生仍在校就读至毕业。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8月16日0时至8月20日20时共监测到相关信息2210条,全网互动声量13.12万,覆盖客户端、视频、微博等多个平台。新浪微博话题#河南一高中回应高考不过本科线退2万# #信阳衡水高中就未履行退费承诺道歉# #信阳衡水高中被立案调查# #一地衡水高级中学被立案# #未过本科线退2万涉事高中被立案调查#等相关话题引发探讨,阅读量超2300万次。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相关话题自8月16日起讨论度不断升高,于8月17日舆情声量攀升至最高,相关信息传播量1112条,随后热度平缓下降,逐渐平息。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2210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1192条(占比53.94%),其次是微博446条(占比20.18%)、视频278条(占比12.58%)、微信242条(占比10.95%)、网站40条(占比1.81%)、互动论坛12条(占比0.54%)。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招生”“学校”“承诺”“信阳市”“违规招生”等。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多数网民认为校方将责任推给招生负责人是让“小虾米背锅”的惯用伎俩,指出招生负责人代表学校行使职权,学校作为实际受益者必须承担兑现承诺的责任,所谓“个人行为”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新浪微博@在雪山听音乐的海狮:一个擅自就把责任全推到招生负责人身上偏清关系了这是过河拆桥啊,招生负责人也是高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新浪微博@溯光毅行:甩锅嫌疑:将责任归咎已离职的招生副校长,被质疑规避主体责任。这校长真可怜。
今日头条@守信力行:出了问题,“非正式员工”的借口多了去,现在又有了个“擅自”,都是是个人行为,法人单位就不用承担责任了呗,充分说明,不过线每人退费2万的总费用比接受教体局处理的费用高。
2、大量网民支持家长维权,认为即使承诺违规,作为实际受益者,学校也应履行退费承诺,不能以“管理疏漏”为由逃避责任
新浪微博@珍惜当今:即便目前已经停止违规招生宣传、撤销招生办、提前收取的报名费立即全部退回,这些都是内部处理行为,对于家长来说,学校还是要给出解决方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新浪微博@云无心45:个人感觉:除非当年撤销承诺时通知了学生和家长,并且提供了学生能够转学的方案(估计这不是很现实),那么学校应该兑现承诺——至于处理“违规发布承诺的招生老师”,那是学校内部的事情,不能代替履行当初“以学校名义发布地承诺”。
新浪微博@哥本哈根_520:承诺了就要履行承诺,不论是哪个老师还在不在职都代表的学校,所以不履行就是犯法。
今日头条@BESTCH:违规归违规,当年承诺必须兑现。两码事!否则,学生家长的人财两空的损失谁承担?
3、部分网民抨击事件暴露的“教育商业化”乱象,认为“教育商业化,这是取败之道”,担忧资本逻辑侵蚀教育本质,以盈利为目的的办学导向违背教育规律,最终损害学生利益和教育公平
新浪微博@闲云野鹤1273:个人非常反感教育做成产业,做成生意。教育一旦沦为逐利的生意,教育者的初心就消失了。
新浪微博@郭局:有些学校管理层就一直没搞清楚,学校究竟是什么地方,育人先育心,成才先成人。
新浪微博@老古珉:太不像话!教育变成博彩了!
新浪微博@近军者富:这个承诺听起来就像赌局,对考生特别不公平,给考生额外制造心理压力,把教育变成金钱交易。
媒体观点
1、新京报:高考不过本科线退费2万”,承认违规也该退费
一校的招办负责人,代表的就是学校。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得到学校领导授权,招办负责人会“擅自”承诺考不上本科退费。校方不能把责任推给招办负责人。哪怕当初承诺违规,校方也应合理兑现退费承诺。因为,学校是违规招生的实际受益者。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校的违规招生行为,当地教育部门在当年就曾做出过处理。为此,需要追问,当年教育部门的停招处罚为何没有得到执行?该校的违规招生受到了怎样的处理?如果当时就严格落实停招处罚,全部退还学费,可能也就不存在眼下的问题。就此看,正因当年学校的违规招生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才埋下隐患。针对地方教育部门是否尽到规范教育管理、学校办学的职责,上级教育督导部门有必要进行调查。
2、羊城晚报:“高考不过本科线退费2万元”,被叫停的违规招生为何被放行?
当前的问题是,学校承认当年属违规招生宣传,还要不要履行退费承诺?另外,这起事件不能就由当地教育部门调查,而需要上级教育督导介入。对于违规招生行为,当地教育部门曾通报处理,但现实表明,违规招生并没有得到纠正,这需要进一步调查。既追究学校违规招生的责任,又要追究地方教育部门没有切实履行规范管理职责的责任。
那么,为何一边通报责令停招、严查违规,一边却放行?这就需要调查。我国教育部门从去年起,狠抓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其关键就在于,要遏制地方教育部在抓违规办学时,“对上一套、对下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此,才能解决管理失序的问题,遏制学校的招生乱象,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3、中国青年报:高考未过本科线退费2万元?校方致歉并承认违规招生
民办教育及培训机构的生存之道和活力之源,肯定不在于挖空心思地去打虚假宣传的“擦边球”,而必须靠一以贯之地“苦练内功,以质取胜”,才能真正在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立足。
4、纵览经纬:信阳衡水高中被查,教育变成了一场对赌
当学生沦为“标的物”,教育还剩下什么?学生不再是一个需要被耐心浇灌、等待慢慢开花的生命。学生成了这份“对赌协议”里的“标的物”,你的每一次考试分数,都像股票的K线图,关系着学校的“财务风险”。你的成功,是学校的“利润”;你的失利,是学校需要支付的“成本”。
这种关系一旦建立,教育的核心就会被扭曲。老师和学校的首要目标,不再是激发你的潜能、培养你的品格、让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是如何最高效地把你“做”成一个能通过“本科线”验收的“合格产品”。
03
舆情总结
该事件因学校未履行违规招生承诺引发舆论哗然,校方承认违规并致歉,但家长和社会质疑其推卸责任。教育部门曾被指处理不力,导致违规招生延续。舆论聚焦学校诚信缺失、监管漏洞及教育部门失职,呼吁上级介入调查,规范民办教育招生秩序。
本次事件暴露出民办教育招生乱象及基层监管失效的深层问题。首先,部分民办学校为争夺生源,不惜以违规承诺为噱头,将教育产业化思维凌驾于育人本质之上,严重透支社会信任。学校事后以“个人行为”或“文字游戏”推诿,实质是法人治理结构失衡、内部风控形同虚设的体现。其次,地方教育部门虽曾下达停招、退费、整改等处罚,却未有效执行,暴露出“以罚代管”“纸面整改”的懒政心态,甚至存在利益勾连的可能。再次,家长维权困境反映当前教育消费纠纷解决渠道不畅,司法、行政、社会调解未能形成闭环,导致个体维权成本过高。
长远来看,规范民办教育需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是建立招生承诺备案审查制度,所有涉及升学的保证性条款须报教育部门备案,并纳入合同监管;二是强化违规成本,对虚假宣传的罚款标准应与学生人数、收费总额挂钩,对直接责任人和学校举办者同步追责;三是完善教育督导异地交叉检查机制,对基层教育部门的履职情况开展“回头看”,杜绝自查自纠走过场;四是畅通家长维权通道,推广教育合同纠纷仲裁前置程序,降低诉讼门槛;五是引导民办学校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策略,将财政补贴、评优评先与办学诚信挂钩,倒逼行业自律。唯有让监管“长牙齿”、学校“讲诚信”、家长“有依靠”,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上演,还教育一片清朗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