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多地图书馆成暑期免费“托管班”?带娃难题究竟困住了谁
近期,多地图书馆发布消息称今年暑假场馆内出现了大量无看护儿童扰乱图书管理秩序,如进行嬉戏奔跑,喧哗打闹等不文明行为的现象。据湖南衡阳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称,其日均接收近百名无看护儿童,馆内喧闹追逐、撕毁书籍、损坏公共设施等问题频发,古籍区甚至遭食品汤汁污染。#多地图书馆批评放娃现象# #家长图书馆甩手放娃馆员崩溃# #家长点外卖让孩子呆图书馆一整天#等多个相关话题陆续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2025年7月20日至8月21日共监测到相关信息8.75万条,全网互动声量2682.02万,覆盖客户端、视频、微博等多个平台。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其相关内容的话题热度在暑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讨论度。羊城晚报针对广州图书馆孩童嬉戏奔跑现象的相关报道,以及 #湖南一图书馆每天有近百名无看护儿童# 等微博话题热度的持续攀升,不断推动该舆情事件热度的持续走高,并于8月18日达到其传播峰值,相关信息传播量最高达3765条,其传播速度达2654.55/天。而后新华视评于8月19日发布#图书馆变托儿所是一道公共题#微博话题,引导公众共同理性探讨,呼吁公共文化场地积极举措,结合家长现实需求,整合或重置空间,推出适应不同人群的读书区域。8月20日后该舆情事件热度呈现下降趋势。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8.75万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49153条(占比56.11%),其次是微信19188条(占比21.9%)、视频11834条(占比13.51%)、网站5789条(占比6.61%)、微博948条(占比1.08%)、数字报421(占比0.48%)、互动论坛267条(占比0.31%)。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根据关键词云图显示,本次舆情事件“图书馆”“家长”“孩子”“托管”“托儿所”“打闹”等关键词受到了广泛关注。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舆论呼吁家长应加强责任意识
一部分网民直言公共区域孩童的监管问题不应是他人的义务,父母既已进行生育的决定,那便更应当尽好养育的职责,不可随意抛向外界。
抖音用户@大王ya:生下来不养扔给社会,这种人要孩子不是给社会制造混乱么。
抖音用户@那个谁谁谁:我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你的孩子在你眼里是宝贝,在别人眼里就是个麻烦。我自己也是妈妈,想想真是的,看自家孩子哪都好,但是看别人小孩乱发脾气,乱跑乱砸,不听话时,家长还不管当作看不见时,心里是真烦,所以还是看好,管好自己孩子最重要。
抖音用户@大财主:真的很烦这种,不想带不想负责就别生。我暑假在图书馆也是每天都有没人带的孩子在那蹦跶,真的就像流浪的孩子,有的是家长故意去图书馆坐那吹空调,孩子丢那随便撒欢。
新浪微博用户@小蓝铜钱:这些家长心真大!孩子不在自己视线范围内都不着急担心的嘛?万一吃东西噎住了,小朋友打闹受伤了,或者遇到什么危险困难孩子无法解决了,出了事情家长会不会找图书馆的麻烦?
2、舆论呼吁关注双职工家庭养育困境
另一部分网民自道“生娃不易养娃更难”,工作实际要求与“带娃”时间冲突,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存的公共学习场所实属不多,把“神龙们”送去图书馆也是无奈之举。
新浪微博用户@喵天天君:这不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吗?我这边随便找一个愿意开暑期班的托管便宜点的一天100还要早九晚五,我上班人家托管还没开,到点接人了我还没下班,你让我咋办?而且现在图书馆也乱,我都不敢放。
新浪微博用户@gloomyin神探:说到底家长也没法,搞个房贷出来,让家里大人都需要出去上班才能养活一家子,什么时候一个人上班就能养活一家人了,就能解决生和养的问题了。
微博用户@7小霸娃:首先要解决孩子放暑假而家长拼命赚钱或者工作非常繁忙没法监管的矛盾。
3、舆论建议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地积极举措
也有一部分网民理性评价称,矛盾对立不应是终极目标,思考对策才是有效出路。图书馆可以开设不同的学习区域,相关部门也可以输出更多普惠措施。
微博用户@asdlogasd:可以腾出一个空间,专门吃喝休息的地儿,有偿使用,必须监护人陪同,任何安全问题由所有监护人负责,卫生由监护人负责。
微博用户@冰仔01249:图书馆可以加强管理以及人文关怀的。比如设定多少岁以下必须家长陪护、不文明的阅读行为(吃零食、午饭、追逐打闹等)要严厉制止并且对屡教不改的读者设置黑名单、暑假多举办读书活动让小朋友参与、设置无陪护小读者的阅读角并安排导读员等。
新浪微博用户@梦济南 :破局既要划清边界——家长守公德,场馆建规则;更要补位托育资源,让普惠服务接住那些“无处安放”的孩子。毕竟,没人想在书架间听吵闹,更没人愿为生计犯难但退一步看,寒暑假的“看护真空”戳中太多普通家庭的痛点:请假难、托班贵,图书馆成了无奈之下的“救命稻草”。
媒体观点
1、四川观察:图书馆甩手放娃应被叫停 公共秩序不可忽视
诚然,并不是每位家长都在单纯“耍懒”转嫁假期育儿压力,对于部分家庭来说“甩手”实属无奈之举。也不是每位孩子在图书馆都是“魔童降世”,自然也有对公共空间心怀敬畏,合理使用公共资源的小读者。我们可不是要把图书馆里的孩子赶出去,而是要让孩子懂公共空间的规则,知道行为有边界。
2、光明网评:理清双职工家庭“养娃”困境 为家长提供多元托育选择
“心大”地把孩子丢在图书馆,无论对未成年人还是其他读者而言都是一种不负责。当然,现实中,一些家长此举也并非有意“添乱”,而是实属无奈。对许多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暑期空档与家长正常工作时间之间的矛盾,已经由来已久。如果没有其他亲友帮忙带娃,家长的确很容易陷入难以两边兼顾的困境。要真正解决图书馆变为“托儿所”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看到这一现象背后的真实需求。只有推动相关政策尽快落地,为家长提供更加安心、更少负担的多元托育选择,才能真正破解“娃无处可放”的难题,也让图书馆回归其原本的公共职能。
3、新华视评:反思公共资源承载边界与社会托育体系 图书馆变托儿所是一道公共题
一方面,部分地方公益性托管服务场所数量不足,家长们较难在住所附近找到公立托管服务场所。另一方面,私立托育服务机构,价格普遍偏高许多家长陷入“两难”。作为公共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就成了一些家长,“不得不”的无奈选择。可如果只是把监护责任轻盈地“甩给”工作人员,把图书馆当成了“免费托儿所”,那就影响公共利益了。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不可能也不应该将孩子拒之门外,图书馆可结合家长假期带娃难的现实需求,整合馆内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空间,推出假期儿童读书区域。放娃不仅是家庭的“私事”,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考题”。
03
舆情总结
“图书馆托管班”问题的出现,我们不止需要关注其表层孩童在馆内嬉戏打闹,家长缺位的现象。其深层折射出的双职工家庭暑期育儿困境的集体焦虑,公共资源承载边界的有限性与社会托育体系短板困境更值得我们思考与关注。
图书馆“一座难求”的背后,是托管服务供需的严重失衡。市场化托管机构普遍的高昂费用与公益性托管项目的有限覆盖,当家庭陷入“送不起”与“无处送”的两难,免费开放的图书馆自然成为“最优解”。
但公共空间承载托管功能也存在多重隐患,图书馆缺乏专业监护人员,儿童追逐摔倒、误触电源等事故的频发又再次向社会抛出“谁来担责”的难题。部分低龄儿童长时间占用自习座位,真正需研习资料的群体反遭空间挤占。工作人员需额外承担秩序维护、纠纷调解、安全教育等职责,专业的图书管理与服务能力也被很大程度地稀释。
破解“带娃难”困局,需政府、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托管服务体系,才能真正让图书馆回归书香静地,让儿童享受安全假期,让“带娃难题”不再困住每一个奋斗中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