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升龙”之困:喜马拉雅烟花秀引发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讨论

2025年9月19日晚,一场于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举办的、宣称以“天人合一”为主题的高空烟花秀活动,因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活动结束后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巨大争议。事件从最初部分环保人士的质疑,在48小时内发酵成为一场涉及环保、商业伦理、科技边界与公共资源使用的全民性大讨论。本次舆情呈现出爆发突然、议题深刻、观点对立鲜明的特点,其本质是社会发展新阶段下,公众环保意识、科学精神与商业创新、娱乐需求之间的一次剧烈碰撞。

事件舆评 | “升龙”之困:喜马拉雅烟花秀引发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讨论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9月19日11时至9月23日14时共监测到相关信息683363条。新浪微博话题#官方通报蔡国强烟花秀##蔡国强烟花秀区域具有显著脆弱性##日喀则成立调查组核查蔡国强烟花秀##蔡国强烟花秀现场感言视频曝光##自然影像团队怒怼蔡国强烟花秀##主办方已删蔡国强喜马拉雅烟花秀视频##三问蔡国强烟花秀#等相关话题引发探讨,共计获得阅读量6.9928亿余次。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升龙”之困:喜马拉雅烟花秀引发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讨论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9月19日11时起,烟花秀视频在网络发布后,蔡国强雪山烟花争议开始发酵,讨论度不断升高;9月20日,当地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针对此事回应称“活动手续合规,目前当地生态未受破坏”,舆情逐渐发酵,网民质疑审批透明度,发起抵制品牌行动,相关视频被下架;9月21日凌晨,“云端珠峰”发布情况通报: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助推舆情热度攀升,于9月21日12时到达峰值,共监测到32278条信息,此后舆情热度持续处于较高水平;9月21日,蔡国强、始祖鸟就烟花秀致歉:尽全力采取补救恢复措施,舆情热度逐渐平息。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升龙”之困:喜马拉雅烟花秀引发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讨论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683363条,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共327149条(占比47.87%),其次是客户端214290条(占比31.36%)、视频117591条(占比17.21%)、网站13001条(占比1.9%)、互动论坛5826条(占比0.85%)、微信5320条(占比0.78%)、数字报186条(占比0.03%)。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升龙”之困:喜马拉雅烟花秀引发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讨论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始祖鸟”“蔡国强”“烟花秀”“烟花”“生态”“破坏”等。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部分网民认为在“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进行此类活动极其不负责任,是“生态恐怖主义”,担忧化学物质污染冰川水源,声音惊吓濒危物种

今日头条@云朵飘扬:蔡国强及始祖鸟一伙披上“艺术”之名,大肆毁坏高寒生态,胆大妄为,恣意胡为,无法无天,不知天高地厚,有意而为之公然挑衅生态环境保护!

今日头条@云海摩途影摄:始祖鸟和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用烟花秀“炸山”,这是打着“敬畏自然”的旗号在破坏自然。有评论说,它不仅破坏土壤、惊扰动物、震动冰川,更强暴了高原,表现出一种无知和傲慢。

今日头条@初雪冬日:中国可以没有安踏始祖鸟,可以没有蔡国强,但是不能没有喜马拉雅。炸山烟花秀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独特且脆弱的高原生态系统,生活着雪豹、藏羚羊等珍稀濒危物种。资本打着艺术和环保的旗号,是对大自然的亵渎。作秀就没有考虑到高海拔生态的脆弱吗?惊心,伤心,痛心背后是谁的责任,又如何挽救。

2、部分网民抨击活动是“资本的炫技”和“精英的傲慢”,斥巨资进行的烟花秀对改善当地民生并无实际益处,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新浪微博@zhen713回归:这究竟是为了“艺术”还是作秀心里有数哈……还有究竟是谁审批通过的可燃放啊,如果是这样,估计后面预约在喜马拉雅山放烟花的队都能排到明年了。

网易号@有态度网友0isMF9:始祖鸟与蔡国强高原烟花秀:环保名义下的生态破坏与虚伪表演。

今日头条@澜沧江没有盖:致敬大自然的方式太多了,不需要,也不可以,用一场盛大的烟花秀来证明!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是每个人都具备一点的常识,一个有头有脸的人蔡国强,还有始祖鸟这样的大公司企业在背后,竟然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因素,这件事真的很不可思议!

3、部分网民指出喜马拉雅地区是多个民族的文化圣地,商业娱乐活动缺乏对当地文化和宗教的敬畏之心

今日头条@盛开9H9p:始祖鸟与蔡国强的喜马拉雅“烟花秀”,以艺术之名行破坏之实,是商业傲慢对脆弱生态的践踏。所谓“环保材料”和“生态方案”在高原净土面前苍白无力。品牌若只把“敬畏自然”当营销噱头,终将遭反噬。这场闹剧警示:任何缺乏真诚尊重的商业行为,无论包装多华丽,都是对自然的亵渎。

知乎@企查查:为了自大的作品和商业营销去破坏自然,蔡国强和始祖鸟这场烟花秀赚足了眼球,也撕开了高端户外品牌“环保人设”的虚伪面纱。作为有一定公众影响力的蔡国强和始祖鸟却打着艺术的旗号破坏自然,还千挑万选挑了个生态如此脆弱的地方,实在难以原谅。借网友一句话,中国可以没有蔡国强和始祖鸟,但不可以没有青藏高原。

4、部分网民质疑事件存在黑幕,呼吁有关部门彻底查清事件实情,严惩相关人员

今日头条@王忠: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办烟花秀,若真破坏自然保护地或污染环境,就涉嫌犯罪。审批单位没严格审核,环保部门监管不力,也可能分别涉嫌玩忽职守罪和环境监管失职罪,希望有关部门依法彻查。

新浪微博@Ls-春妮儿: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爱护,不是喊喊口号的,环境是人人的环境,“高山屋脊”是我们人人的,请一定要严查!严办!以儆效尤。

新浪微博@微微一诺625:炸完了出来道歉了?道歉有用吗?蔡国强从此别再说自己是艺术家了,你是地球的罪人。而且,审核机构干嘛吃的?环保机构干嘛吃的?当地政府机构干嘛吃的?这种活动也能审批通过?那是得好好查查了。

 媒体观点 

1、新华社:致敬自然 无需烟花证明

近日,在位于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区,某户外运动品牌企业联合艺术家以“敬畏自然”的名义开展了一场烟花秀,引发巨大争议。当一片片烟花于轰鸣声中从山脊间升起,炸开的不仅是彩色烟雾,更是商业逻辑与生态伦理的激烈碰撞。这场争议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值得全社会共同反思: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烟花秀来“致敬自然”?

真正的敬畏,从不是在人间净土搞行为艺术,而是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和沉默。

2、人民网:烟花散去不能仅留下道歉

烟花散尽,却点燃了舆论质疑:这番出人意料的操作,会否破坏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会否惊扰当地的动植物生长?一旦造成伤害,该如何修复?艺术表达的边界在哪里?以艺术为名的品牌营销活动,该如何规范?

环保与艺术并不对立,完全可以相得益彰,关键是要有合适的尺度和规范。真正的艺术,应当尊崇真善美,敬畏自然,抚慰人心,而不可伤害自然界。而商业化的参与,更应有规矩和界限,倡导正向善意的价值,不可只图哗众取宠。烟花散去,留下的不能仅是道歉,更应是保护生态的行动。

3、央广网:这场“烟花秀”为何没人觉得它“美”?

为吸引眼球,始祖鸟的“行为艺术”折射了其对自然生态的轻慢,与其长期宣扬环保理念的户外品牌形象严重背离。

艺术本应是传递生态敬畏的载体,而非商业营销“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每一寸生态净土都经不起“品牌营销”的任性试错。若始终将商业利益置于生态与艺术价值之上,再高端的包装也终将被戳破,最终难逃消费者的批判与市场的抛弃。

4、央视网:在雪域高原,商业逻辑永远不能凌驾于生态逻辑之上

事件背后诸多问题引发舆论质疑:为何公众一眼可见的风险,在主办方立项与执行中却未能充分考量?这场烟花秀是如何通过审批的?环保材料是否经过严苛验证?现场清理是否彻底?生态影响评估是否充分?

对待公众的质疑,相关部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答案也应来自科学的检测、实证,而非商业宣传或艺术表达。在全社会日益关注生态保护的今天,特别是国家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更加严格保护措施的当下,这类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活动则是一种挑战,与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格格不入。它不仅极大辜负了环保工作者的努力,也是对公众朴素情感的一种公然挑衅。在雪域高原,商业逻辑永远不能凌驾于生态逻辑之上。

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今天,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严守生态红线,这既是价值底线,也是道德底线。愿此次事件成为一记警钟,促使社会各界更加敬畏高原、慎待自然,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共同守护我们这片神圣净土。

5、潮新闻:喜马拉雅烟花秀,环保责任不能“雾里看花”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公众对“环保声明”背后透明度的渴求。不管是商业活动还是艺术项目,只要进了生态敏感区,环保责任就不能停留在法律底线,还得追求更高的保护标准才行。网友要求“更详细的说明及公示”,其实不是要纠结技术细节,而是希望看到对自然的敬畏与诚意。尤其对始祖鸟这类户外品牌而言,目标用户多为环保意识强烈的户外爱好者,一旦被质疑利用“环保”标签规避实质责任,品牌信誉将会受损。

艺术与环保并非必然对立,但艺术创作不能以牺牲环境知情权为代价。蔡国强以往的火药艺术,多是在受控场地或城市空间实施,此次选择高海拔自然保护区,其环保逻辑理应接受更严格的审视。要化解质疑,靠的不是空洞的声明,而是实打实的数据。唯有全流程公开透明,才能证明这场“升龙”不是生态冒险,而是一次负责任的艺术实践。

眼下气候危机愈发严峻,任何涉及自然环境的商业或艺术行为,都该守住“谨慎”二字。品牌和艺术家要是真想传递“生生不息”的精神,不妨就从真诚回应质疑开始,好好满足公众对环保责任透明性的期待,别再让大家对着“环保声明”雾里看花了。

6、羊城晚报:喜马拉雅烟花秀:致歉之外,更需一场深刻追问

说到底,这场烟花秀是一场工业文明所托举的狂欢,在对极限环境形成威胁的同时,也折射出某些群体的傲慢与散漫。烟花可以燃放,但应该在适合的场地。任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虽然看上去很惊艳、很独一份,但既无必要性,也无探索意义。

人类确实可以和自然共舞,但“舞蹈”的方式绝不是凌乱的、非理性的。多年来,我们早已从“征服大自然”的躁动中醒来,也应该极力避免滋扰和戏谑大自然。愿这种闹剧,再也不要发生。

7、新京报:“喜马拉雅山区烟花秀”追踪:人们担忧的问题是什么?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稳定性与脆弱性的特点,任何人类活动都必须以“最小干扰”为前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规定,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草原植被、猎捕和采集野生动植物。

多位受访专家和当地干部群众表示,保护西藏生态环境,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硬措施,决不能允许任何人打着“艺术表达”的旗号破坏自然,更容不得任何人突破生态红线。

03

舆情总结

“喜马拉雅烟花秀事件”是一次极具代表性的环保舆情事件,已成为探讨“人类与自然共生边界”的典型案例。它看似是一场关于烟花的环境争议,实则深刻揭示了在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高期待。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日益增长的、依托高科技的商业创新活动,与公众对生态环境安全、程序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敏感之间,产生了剧烈摩擦。舆情从具体环保措施质疑,升级为对生态伦理、文化尊重及监管漏洞的集体反思,当前公众核心诉求集中于第三方评估的透明性、生态补救的实质性及后续监管机制的完善。

“喜马拉雅烟花秀事件”深刻地反映出,在当前中国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已经高度觉醒,并成为评判一切公共和商业行为的重要价值尺度。任何试图在生态敏感区,尤其是象征意义巨大的青藏高原,以“创新”“艺术”或“高端”为名行破坏之实的行为,都将面临舆论的滔天巨浪。

此次事件为所有企业、艺术家和活动主办方敲响了警钟:在生态红线面前,没有侥幸可言。未来的商业策划和艺术创作,必须将生态评估置于首要位置,真正做到敬畏自然、尊重科学、遵守法律。同时,它也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如何在促进发展与保护生态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真正可持续的绿色增长。此次舆情的最终平息,将有赖于一个公开、公正、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调查结果,以及一套能够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