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假求婚真带货:一场透支信任的流量游戏

2025年8月16日,西安网红韩某(已婚)与韩某(男扮女装)、赵某、王某及姚某某等人,为吸粉引流、推广带货,在灞桥区某商业广场共同策划并上演了一场低俗“求婚”剧本。该事件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炒作,现场有约15人烘托气氛,发布“挣钱养家”“貌美如花”等预设台词,吸引大量观众关注并带货获利数十万元,之后,该求婚剧本被剪辑成直播切片,通过短视频及直播在多平台扩散,48小时内部分账号涨粉超12万,引发网络热议,有部分网友信以为真。后经公众举报,西安公安灞桥分局依法立案调查,于9月4日通报对五人处以行政拘留,网信部门同时启动联合惩戒机制,对违法账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事件舆评 | 假求婚真带货:一场透支信任的流量游戏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9月4日至9月8日共监测到相关信息16912条,全网互动声量1024.7万,覆盖抖音、微博、客户端等多个平台。

事件舆评 | 假求婚真带货:一场透支信任的流量游戏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相关话题自9月5日起讨论度陡增,相关信息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传播,其舆情声量也在7月5日10时升至最高,相关信息传播量为1735条,随后热度有所下降,事件声量逐渐走低。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假求婚真带货:一场透支信任的流量游戏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16912条,视频是主要传播平台,共8372条(占比49.5%),其次是客户端4302条(占比25.44%)、微博3785条(占比22.38%)、微信353条(占比2.09%)、网站91条(占比0.54%)、互动论坛6条(占比0.03%)、数字报3条(占比0.02%)。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假求婚真带货:一场透支信任的流量游戏

从关键词云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求婚”“低俗”“韩某”“剧本”“策划”“网红”等。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支持严厉打击,呼吁净化网络环境

大部分网民支持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并赞同网信部门启动联合惩戒机制,对相关账号进行封禁、限制等处理。他们认为这是维护清朗网络空间的必要之举,希望能形成震慑,让其他试图效仿的网红和机构引以为戒。

新浪微博用户“墨川烟雨”:5人策划低俗求婚剧本被拘。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各大平台应加强监督,对于恶意编造,炒作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大力支持网络清朗行动,共同维护上网安全!

抖音用户“我本善良”:陕西低俗网络的代表人物,这些货的存在,拉低了陕西人在国人眼中的形象,对三秦文化是一种冲击,强烈呼吁对这四人进行封脸封声,禁止网络直播,还社会及网络绿色健康空间!

今日头条用户“随缘长安”:当网红没错,吸粉引流也没错,但是不能低俗,不能违法!希望各个网络都是弘扬正能量的网络平台,希望各大网红都是引导正能量的的网红!

2、平台监管缺位,纵容低俗内容传播获流量

部分网民在谴责网红行为的同时,也将矛头指向了其所在的短视频平台。他们认为平台监管的漏洞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这种“审丑”和低俗内容的热度,为了追求用户活跃度和停留时长,对类似炒作内容缺乏有效的实时监管和限制。

抖音用户“666”:这种视频平台是怎么审核通过的,其实最可恶的就是平台推波助澜,应该重罚的是平台。

哔哩哔哩用户“六眼飞鱼yu”:所以平台的价值观是啥,不审核就让他发出来了?

新浪微博用户“用户7566948268”:平台为流量什么都发是不是助纣为虐?!为什么不追究平台审核责任?!难道非要到播放出来造成社会影响才处理几个当事人吗?平台为什么不处理?!

3、谴责唯流量论,强调内容创作应有底线

这部分网民的评论更侧重于对当前畸形的流量至上观念的批判。他们认为,该事件是“流量为王”观念下的一个极端缩影,为了博眼球、增粉丝、带货变现,一些创作者不惜抛弃道德底线和社会公序良俗。

抖音用户“qing海湖”:现在这网络各种三观不正的恶意炒作,引诱以及诱导大家,其中包括未成年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很少有不玩手机刷抖音的,为西安的灞桥公安点赞。

新浪微博用户“梔秋巷口”:流量狂欢终有代价,突破法律与道德底线的“创意”实为饮鸩止渴。唯有真实内容与尊重用户,方是网络创作的立身之本!

 媒体观点 

1、齐鲁晚报:炒作低俗求婚被行拘,对“流量至上”的畸形价值观说不

要彻底铲除低俗炒作的土壤,除了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也需要平台和用户的共同“呵护”。比如,平台在流量分发上,就应对这种炒作套路从源头予以限制,不能任其污染网络空间。而用户同样应该保持清醒,对这类明显带有恶意炒作的低俗内容主动抵制,而不是盲目“吃瓜”。因为任何转发、点赞,都可能是在给这种“黑红也是红”的畸形炒作推波助澜。

2、上游新闻:网红制造虚假“求婚”被抓,一个字:该

从“网红失踪”到“假情侣吵架”,从编造悲惨人设到刻意制造冲突,部分网红为了走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大多数采用的正是“摆拍炒作—吸引眼球—圈粉涨粉—直播带货”这一套路。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这些心理扭曲的网红利用大众的好奇心和同情心,不断突破道德底线,误导公众价值观。

3、封面新闻:策划低俗剧本终将自食恶果

好政策必须配以“硬监管”,才能真正惠及于民。加强对商业行为的监管,并不是说违背市场规律办事,而是在尊重市场经济以及公平竞争原则下,对哄抬物价的行为果断出手,对钻政策空子的营销雷霆打击。许多惠民政策所系皆为民生大事。商家应珍惜政策机遇,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信任,而非短视牟利。做好政策之外的配套工作,让惠民政策不在现实中被稀释、被“挖墙脚”,才能避免好政策成为某些商家眼中的“唐僧肉”。

03

舆情总结

关于西安网红策划低俗“求婚”剧本事件,舆论呈现出广泛的支持与深刻的反思。主流民意一致赞同警方和网信部门的处理决定,认为行政拘留与联合惩戒“禁言账号”等措施是必要且及时的,有效维护了网络空间的清朗秩序,并对其他企图以低俗内容博取流量的行为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舆论进一步剖析了乱象根源,强烈批评了流量至上的畸形价值观,指出此类剧本式炒作已形成“摆拍炒作—吸引眼球—圈粉涨粉—直播带货”的灰色产业链,其本质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无视道德底线,严重违背公序良俗,欺骗公众情感并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引导。同时,平台的内容审核与推送机制也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认为平台在追求流量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监管疏漏,无形中为低俗内容的传播提供了土壤。舆论最终呼吁社会协同共治,希望监管部门能保持“重拳出击”的常态化治理,平台能切实压实主体责任优化内容分发,广大用户也能提高媒介素养,主动抵制此类低俗内容,共同培育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