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10年体检“未见异常”却患癌晚期?女子质疑体检机构
7月14日,家住北京的执业律师张晓玲向媒体投诉,称她在爱康国宾连续体检10年未被检出患癌风险,2024年被发现患癌时已是晚期,她质疑爱康国宾体检涉嫌“误检、漏检”。
7月16日,爱康国宾体检称已经收到了张晓玲发出的律师函,目前公司正在讨论处理此事,对于是否存在“误检、漏检”等问题,暂时无法直接回应。
7月17日中午,话题#体检10年未查出癌症女子发声#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7月14日0时至7月17日24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9616条。从数据趋势图来看,该舆情从7月17日7时开始发酵,20时达到舆情最高峰,传播媒体以微博、客户端为主。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该舆情从11日凌晨开始发酵,随后,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等55家媒体相继加入报道,使得话题热度持续上升并于7月12日23时迎来峰值。在此期间,信息传播速度达到了44353.29条/天。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体检”“爱康国宾”“张晓玲”“投诉”等。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网友质疑体检机构专业性与责任心
微博网友@树犹如此n :10年体检,年年“健康”,却一朝确诊癌 症晚期。体检机构的疏漏,让生命陷入绝境,这体检机构一点不负责。
微博网友@小怡说车 :好不靠谱的体检中心,体检了十年没有查到癌症,被查到就已经晚期,等个后续。
微博网友@鍋盖頭司令 :如果体检机构真是假体检糊弄体检,那真是没良心,光想着挣钱去了,而且很多机构工作人员并不专业,或者设备并不先进。
2、网友热议体检首选公立三甲,慎选社会机构防踩雷
微博网友@黄树角 :这种体检机构就是搭个草台班子赚公司体检的钱的,善于运用营销手段而已,真正的体检还是公立三甲医院可靠。
微博网友@野生小猫- :温馨提示:体检最好去三甲直属中心别去社会体检中心和外包,检查根本不准报告还作假。
微博网友@Lanny_岚0905 :体检中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全部直接去公立大医院就好,身体不能存侥幸心理呀!
3、网友呼吁严查体检行业乱象
今日头条网友@西安大闲人:看来我们的体检行业也需要来一次深度“体检”。希望行业主管部门能动起来,拿出一个章程来,如何能确保这个行业保质保量的履行检查职能。
今日头条网友@嘻洋洋888888:是时候要求卫健委介入调查了,调查属实建议刑事附民事。
媒体观点
1、大象新闻:体检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不该沦为“走过场”
体检行业乱象由来已久,不少机构采用“套餐化”销售模式,没有结合消费者生活习惯、工作场景等,用同一标准对不同人群进行体检,“千人一检”的粗放操作,难以捕捉个体化健康风险。甚至有机构为了节省成本,用低端设备或让非专业医生看报告,导致漏诊、误诊频发。消费者花了钱,却得不到真正的健康保障。体检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不该沦为“走过场”。当一纸报告承载着生死攸关的健康预警,唯有用专业敬畏生命、以精准捍卫信任,才能让每一次检查照亮健康盲区。
2、红星评论:应对机构进行细致“体检”
该机构的体检究竟是否存在问题,应有执法层面的细致“体检”。只有技术和守法双重检查都合格,才能让人们检得安心。而从此事引发的焦虑来看,对体检机构进行深度专业“体检”也有必要。目前,张晓玲要求对方提供自己在爱康国宾体检时的血液检测标本及数据,并且提供相关技术合法性的证明及相关检验人员的资质证明。该诉求,应有所回应。根据国家《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出具虚假、不实检验检测报告将面临严重惩处。
3、手机中华网:商业体检机构的信任危机逐渐显现
健康体检作为疾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各类乱象频现:部分机构存在小问题夸大化营销、流水线式仓促体检、关键项目漏检误检等情况。代检、假检、过度体检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拷问着行业的规范与良知。
03
舆情总结
涉事体检中心必须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主动彻查事件真相,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监管部门更应重拳出击,严查行业乱象——机构资质是否合规?检测流程是否规范?医务人员是否尽责?必须来一次彻底的“体检”,绝不能让虚假报告成为健康隐患的“遮羞布”,更不能让失职行为成为延误治疗的“帮凶”。唯有从严监管、严肃追责,才能让体检行业真正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规范体检行业,需凝聚社会共识:体检的核心价值在于真实可信,而非流于形式。若利用信息不对称糊弄消费者,透支公众信任,终将自食恶果;对违规行为,更应零容忍、严惩处,以刚性约束倒逼行业规范,让每一份体检报告都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