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1岁工作22岁退休”:体制漏洞不可触及民生底线!
近日,国家审计署网站公布了养老保险基金等重点民生资金的审计情况,揭示了总计601.61亿元的各类问题金额。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有25个省份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等手段提前退休,违规领取养老待遇累计高达5.19亿元。在这其中,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名职工“1岁工作、22岁退休”并违规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的事件,因其明显违背常识的荒诞性而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全国网民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01
舆情趋势
6月24日,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首次披露该案例:涉事职工档案被篡改14处,虚构履历违规领取养老金69万元,同时在新单位任职领薪,引发舆论对社保基金安全的关注。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6月26日,央广网、澎湃新闻、看看新闻、荔枝新闻等媒体以“山西蒲县疾控一职工‘1岁工作22岁退休’,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等标题扩散该事件,话题#山西蒲县疾控一职工1岁工作22岁退休#登上多平台热搜。6月27日,蒲县政府回应已启动多部门联合调查,承诺“依法依规处理”;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称“涉及人员较多,手续正在办理”。截至目前,关于该事件的舆论尚未完全平息。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2025年6月22日0时到6月29日0时,全网关于“山西蒲县疾控中心职工违规领取养老金”事件相关的舆情共发现56062条,其中客户端36306条、视频10170条、微博7319条、微信1747条、网站336条、互动论坛180条、数字报4条。主要传播平台为客户端,占比64.76%,其次为微博,占比18.14%。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量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职工”“蒲县”“养老金”等。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舆论表现出对养老体系未来运行和个人权益兑现的担忧
@我简直惊呆了哦:我们在那库库交社保,全额自己交,等我们老了发现都给这些人吃完了。
@marry的幸福生活:灵活就业人员累死累活,省吃俭用交的养老金就让这帮蛀虫领走了,以后还有咋的份吗?
@追翼星辰:养老金不够用的原因找到了,全国都查一下吧,不然一点都不剩下了。
2、舆论表现出对审核流程形同虚设和监管体系失效的质疑
@清空凉习:如此肆无忌惮,这地方整个管理系统都有问题,监管的人估计和腐败的是一条船上的。
@南星2046:吃空饷虽然自古就有,但是现在计算机联网,还能出这种事情,就比较奇葩了。
@红日_我:不相信是操作失误或是系统漏洞,一定是人为贪腐问题,而且是整个体系的问题。
3、舆论呼吁强化监管和建立高效廉洁体系
@土豆豆606:现在不是有AI吗,干脆让电脑接管,避免人接触,接触多了总有贪的。
@车山人海:这不是个案,是全国性的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将贪腐大树连根拔起。
4、舆论借此机会延伸讨论我国养老体系的公平性问题
@one558:我们这些安安分分活着的人还在没日没夜的熬退休,关键是不知道能不能退休,看看人家。
@游戏更新了:更可怕的这不是个案,违规领退休金的25省有2.83万名,数额高达5.19亿。再看看基层,农民等,一个月才拿多少,有些甚至吃饭都成问题。
@于晓攀:养老金是大家的养老钱,是社会公平和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这种违规操作让本就不公平的养老金分配制度更不公平了,寒了打工人的心。
媒体观点
1、闪电新闻:“1岁工作22岁退休”领了69万养老金?!社保制度是民生之基 容不得半点造假
“1岁工作、22岁退休”。这事儿,竟然是真的!这场“荒诞剧”发生在山西蒲县疾控中心,该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然层层过审,不仅领取了累计69万元的养老金,还堂而皇之地在新单位继续工作取酬。篡改档案、违规录用、滥用职权…… 每一项都触碰着法律与纪律的红线,严重冲击社会秩序和民生底线。当权力失去监督,婴儿竟能“入职”,青年即可“功成身退”,不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更寒了普通劳动者的心。国家有关部门的“亮剑”,只是第一步。如何从根源上杜绝造假,才是关键。
2、正观新闻:“1岁工作22岁退休”,谁在透支养老信任
我国明确规定,办理退休领取养老保险金,需同时满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最低缴费满十五年两个硬性条件。“1岁工作、22岁退休”显然未达法定退休年龄,即便通过违规手段满足缴费年限,也完全不符合退休规定。那么,一位疾控中心的职工,凭什么能打破规则?是否在档案审核、资格认定等环节存在利益输送或权力寻租?
想要彻底杜绝此类事件,必须建立“一案双查”机制——既查骗保当事人,也查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既追缴违法所得,也严惩违规审批者。让骗保者付出沉重代价,让监管失职者受到法律制裁,才能重塑公众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
养老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养老保险基金是人民的“养老钱”“保命钱”,必须要牢牢守护。
3、中国三农发布:1岁工作、22岁退休,给养老金敲响了警钟
养老金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能保证劳动者在退休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避免陷入“老无所养”的生存困境,从制度上消除“因老致贫”的社会风险,其维稳功能远超经济范畴。所以,养老金绝不能出半点问题。
69万元,相当于普通人10余年的工资,就这样被他套取。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本该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会规则的维护者,却将贪婪的手伸向了老百姓的养老金,而且肆无忌惮。档案中14处明显的篡改,这种拙劣的造假手段充分暴露了其狂妄自大、目无法纪的扭曲心态。这样的“害虫”必须除,不除不足以平民愤。
在这起事件中,最让人震惊的是审批环节的层层失守。这里面到底是因为基层档案管理的混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还是制度管理有漏洞,被处心积虑的人钻了空子,或者就是有人监守自盗。这些必须尽快查明,给广大民众一个交代。
03
舆情总结
此次“山西蒲县疾控一职工1岁工作22岁退休”事件,以其极度荒诞且违背常识的特性,迅速引爆网络舆论,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该事件不仅是个案,更是国家审计署披露的全国性养老金流失乱象的一个缩影,引发了公众对我国养老系统深层次的质疑与愤慨。
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
1、严重侵蚀公众对养老体系的信任
“1岁工作,22岁退休”的荒诞案例以及全国范围内巨额养老金的违规领取,直接冲击了公众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使得原本依靠缴费来保障未来的民众感到不安和焦虑。这种信任的缺失,可能导致部分投保人对未来养老权益能否兑现产生严重怀疑。
2、加剧社会不公感和分配矛盾
网民将此次违规事件与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村老人养老金待遇进行对比,认为体制内人员的违规行为和其普遍高于普通劳动者的养老金水平,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养老体系中存在的分配不均问题,从而激化了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3、暴露监管机制的严重漏洞和权力寻租风险
网民指出如此明显的违规行为能够通过层层审批并长期存在,暴露出养老金审核、发放和监管流程存在严重漏洞,甚至可能存在人为包庇、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这不仅是对公共资金的侵占,更是对政府公信力的巨大损害。
舆情处理建议:
1、坦诚回应,积极公开信息
对于事件进展和查处情况,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透明地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不回避问题。通过权威渠道主动公布调查进展、违规资金追缴情况以及涉事人员处理结果,以实际行动回应社会关切,展现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
2、加强科普,增进公众理解
针对网民对养老体系未来运行和公平性的担忧,应加大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机制、资金保障、改革方向等方面的科普宣传,增进公众对养老体系的全面理解,引导公众形成理性预期。
3、重视民意,疏导负面情绪
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动向,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分析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公众的合理诉求和担忧,要积极回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不实信息和负面情绪,要及时进行科学辟谣和有效引导,避免情绪蔓延和过度解读。
4、强调公平,维护社会正义
在宣传和引导中,应持续强调养老体系的公平正义原则,突出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让公众看到政府维护养老金安全和全体参保人权益的坚定立场,从而逐步修复受损的社会信任。
5、展望未来,描绘发展蓝图
结合此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向公众传递国家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的积极信号。通过对养老金体系未来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展望,向公众描绘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蓝图,以增强民众的信心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