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大连工业大学女生被开除:私德、国格与跨境追责多重争议

2024年12月16日,大连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李某某在上海观看赛事期间,与乌克兰退役电竞选手Zeus发生关系,引发争议。2025年7月8日,大连工业大学官网发布公告,援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第六款“违反社会公德”及校内规定第十九条第六款“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拟开除李某某学籍,并实名公告其全名。“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学生”“李某某有损国格”“Zeus未受追责”等话题于2025年7月13—14日登上微博、抖音热搜榜首,阅读量超亿次,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自7月11日0时至7月15日0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94819条,覆盖客户端、微博、视频、微信、网站、互动论坛、数字报7个平台,其中客户端成为舆情发酵的主要渠道。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大连工业大学女生被开除:私德、国格与跨境追责多重争议

据图可知,舆情发展整体呈急速上升缓慢下降态势。“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学生”“李某某有损国格”“Zeus未受追责”等话题于2025年7月13日登上热搜,阅读量过亿。衍生话题如“大连工业大学李同学全名可不被公告”“三问大连工业大学”等热搜引发两极争论。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大连工业大学女生被开除:私德、国格与跨境追责多重争议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94819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54538条(占比57.52%),其次是微博21161条(占比22.32%)、视频12673条(占比13.36%)、微信3742条(占比3.95%)、互动论坛2108条(占比2.22%)、网站596条(占比0.63%)、数字报1条(占比0.01%)。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大连工业大学女生被开除:私德、国格与跨境追责多重争议

根据关键词云图显示,本次舆情事件“大连工业大学”“李某某”“开除”等关键词受到了广泛关注。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部分舆论对校方的开除决定表达支持,认为李女的出轨行为已升级成国际舆论事件,明显损害国格与校誉

部分网友称,“行为升级成国际丑闻,损害中国女性形象!开除是维护国格的必要手段。对洋男投怀送抱还闹成国际笑话,助长‘Easy Girl’刻板印象!不开除难道纵容更多人效仿?”

2、部分舆论认为校方未明确“不正当交往”与“国格受损”的因果关系,被指滥用管理权干预私德领域

部分网友称,该谴责的是那个传播隐私的老外!女方也是受害者,学校罚不了洋人就拿学生顶锅?”

3、部分舆论认为校方实名公告致李某某遭全网网暴,与“红老头”事件中嫌疑人信息保护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性别化舆论暴力

部分网友称“浙大强奸犯留校察看,港大男生用AI制黄仅警告,女生私德问题却顶格开除?校规执行充满厌女逻辑!”

 媒体观点 

1、澎湃新闻:大连工业大学李同学全名可不被公告

大连工业大学在公告名称、抬头两处直接公开了李同学的全名。澎湃新闻发表评论指出,目前的公告还只是学校的拟处分决定,后续是否成为最终决定或者被行政复议机关或法院认可都存在变数。学校在拟处分决定上即完整披露李同学的全名,会给其未来学习、生活、工作诸多事项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不可不谨慎。学校完全有更谨慎或者妥帖的办法来处理这一问题。

2、极目新闻:传播私密视频的另一方岂能逍遥法外

当下,比起针对李某某的反复争论,更值得追问的是:事件的始作俑者为何能逍遥法外?如果网传言论属实,涉事外国男性不仅背叛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还将女性的隐私作为炫耀的资本,以偏概全,发表辱华言论,煽动国籍歧视。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他人隐私和名誉的严重侵犯,更是涉嫌侵犯他人隐私、传播淫秽物品,甚至可能构成侮辱罪,他难道不是更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吗?可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消息能证实,事件另一方受到了任何法律制裁,难道就因为是外国人,就能逃脱责任吗?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或针对中国公民实施犯罪、侵权行为,同样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法律应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于这种恶意传播他人私密视频、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必须依法调查并追责,以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威与尊严。

3、大河报:三问大连工业大学开除李某某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李某某的法律依据是否正确?在官方公告中指名道姓公开李某某姓名,是否侵犯了隐私权?公开学生隐私造成严重后果,学校是否应该担责?

截至7月14日,多家媒体针对此事进行报道。综合律师、学者分析来看,多数声音认为,大连工业大学的诸多做法不妥。面对质疑,校方如果一直坚持“无可奉告”的态度,恐怕将大大损害学校公信力,对学校的后续负面影响将远远超过事件本身。

03

舆情总结

大连工业大学对李某某拟开除学籍事件,引发舆论对校规合理性、责任归属及性别双标的激烈争议。

支持校方者认为,其行为因涉外视频传播升级为国际丑闻,损害中国女性形象,符合校规中“有损国格校誉”条款,开除具有警示意义。

反对者则抨击校方滥用“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等模糊条款干预私域道德,且处罚尺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较于多所高校男性恶性违纪案件从轻发落,本案顶格处罚被批为“道德猎巫”。更引发质疑的是,传播隐私视频并发表辱华言论的乌克兰选手Zeus未受任何追责,受害者反遭实名公告致全网网暴,校方程序正义与《民法典》隐私保护原则双重失守。

校方可通过跨境维权机制填补、校规法治化修订及性别平等倡导等措施,将舆情危机转化为推动高校管理现代化与社会观念进步的催化剂,最终弥合舆论场中的信任裂痕,从“开除一人”的争议漩涡,转向“照亮一类问题”的公共价值。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