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多地探索“妈妈岗”弹性就业模式:灵活就业的突破还是性别分工的倒退?

近期,全国多地广泛开发“妈妈岗”弹性就业模式引发网民争议。其实早在2023年4月,广东省人社厅就已经发布《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妇女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全省广泛开发“妈妈岗”,拓展妇女就业空间。今年5月28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妇联联合印发《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决定在全省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为宝妈们边带娃边工作提供便利。政策一出,舆论场迅速分裂:有对带娃赚钱两不误的大力支持,有对强化性别分工的尖锐批评,也有对于劳动市场秩序不规范的深恶痛疾。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自6月1日0时至6月28日24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611858条,覆盖视频、微博、互动论坛、客户端、微信、网站、数字报7个来源,其中视频和微博成为舆情发酵的主要渠道。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多地探索“妈妈岗”弹性就业模式:灵活就业的突破还是性别分工的倒退?

据图可知,舆情发展整体呈“几”字型。6月4日14时,长江日报发文报道“可自选时段、可居家工作,武汉全面推行‘妈妈岗’”引发广大网友评论和转发,舆情初现。6月7日人民网发文报道“湖北推动企业设‘妈妈岗’”促就业,政务平台以及大量媒体转发,讨论度不断攀升,热度于6月8日达到顶峰,此后不断下降,6月22日舆情明显回落。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多地探索“妈妈岗”弹性就业模式:灵活就业的突破还是性别分工的倒退?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611858条,视频是主要传播平台,共252946条(占比41.34%),其次是微博223033条(占比36.45%)、互动论坛75809条(占比12.39%)、客户端53919条(占比8.81%)、微信4613条(占比0.76%)、网站1412条(占比0.23%)、数字报126条(占比0.02%)。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事件舆评 | 多地探索“妈妈岗”弹性就业模式:灵活就业的突破还是性别分工的倒退?

根据关键词云图显示,本次舆情事件“女性”“育儿”“政策”“责任”“性别”“职场”等关键词受到了广泛关注。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分舆论表示支持该模式,可以带娃赚钱两不误

抖音网民秋雨不是冬雪表示:很多居家兼职工作可以让很多在家带娃的也可以有自己的经济收入,有了经济收入自己底气也足啊。我都不知道为啥反对。

新浪微博网民丫瑛子丫表示:希望全国推广,宝妈真的很需要一份可以照顾孩子有可以赚钱的工作。

新浪微博网民关静213表示:这么偏激干嘛呢,总有些人是需要这样的岗位的,你不需要就不去就好了。

新浪微博网民瞳_欧尼表示:有总比没有好吧,毕竟大多数家庭收入也不高,没法全职妈妈。

2、部分舆论谴责此举强化性别分工,不利于女性的职业发展

新浪微博网民獭獭和猫猫表示:治标不治本,这样下去就是一条路走到黑,拆东墙补西墙,根本问题一点都没解决,甚至还加大了,有意义吗?女性就业难是这样就能解决的吗?这样只会让问题更加深化,太离谱了。

抖音网民宁表示:妈妈岗,它看似在帮助女性,实则可能加固了性别分工的传统框架,让女性在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中越陷越深。

抖音网民%表示:反对妈妈岗!!支持女男同工同酬!!!!

抖音网民海林表示:太棒了,以后女性求职不仅要被问,有没有恋爱,有没有结婚/生小孩打算,还要被问你都生小孩了为什么不去妈妈岗。

3、分舆论认为不如从根源上规范劳动制度,让父母双方都有时间参与育儿

新浪微博网民匸_溪表示:非得去加深刻板印象,男女强制同休产假是很难吗?

抖音网民爱女儿的Peter表示:应该给男性强制安排孕期休假,男女拥有同等时间的带薪休假。

新浪微博网民Sara_雨天一色表示:推行妈妈岗不如严格执行朝九晚五双休五险一金。

新浪微博网民南派二狗表示:好会啊,把阶级矛盾转化为性别矛盾,资本美美隐身了,全部双休,取消加班,取消调休,提高工资,什么都解决了

 媒体观点 

1、工人日报:推动“妈妈岗”从普及到升级,设置相关岗位的同时,强化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担机制

近年来,“妈妈岗”在各地涌现,在支持留守妇女等群体就业上发挥很大作用。随着“妈妈岗”的普及,就业群体对其岗位、技能等的升级需求也愈加强烈。专家建议,在增加岗位设置的同时,也要建立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可以从将岗位名称改为“生育友好岗”等更具普遍意义的名称开始,突破性别的刻板印象,使更多有需要的育儿群体能关注到并从中获得机会。在呼吁企业设置相关岗位的同时,社会各界要合作建立完善的抚育成本分担机制,缓解社会育儿焦虑。目前,多方力量正在逐步形成合力,全方位地推动“妈妈岗”产生更大价值。越是在这个阶段,越要做好岗位搜集与发布、人力资源对接、劳动权益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支撑,让各方发挥其优势作用。

2、经济日报:“妈妈岗”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目前,‘妈妈岗’主要是非全日制用工方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湖北省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胡弘弘说,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非全日制用工的保障相对较弱,需进一步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的薪酬保障和配套社保规定。建议在劳动合同法确立的不得低于“最低小时工资”基础上,实行“最低小时工资+分层参保”双轨制。同时,探索适配于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救济制度。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联合司法局、妇联、工会、社区(村)等成立非全日制用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供方便周到的调解服务。

胡弘弘还建议,对生育再就业妇女的支持,除了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外,国家也要拿出更多政策支持,通过教育培训、职业介绍、优化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共服务、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费减免等方式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减轻企业招聘生育期间妇女的经济负担,打造人才供需信息化平台,最终促进该群体就业。

3、中国青年报:“妈妈岗”能否缓解女性生育后再就业焦虑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不愿设置“妈妈岗”,是出于担心管理混乱且用人成本可能增加等现实考量。马建颖就遇到过一家企业去年提供了“妈妈岗”,今年却退出了,理由是“女性都早走接孩子,确实不太好管理”。

如何有效打消企业的相关疑虑,值得探索。比如,2022年7月,广东省中山市印发《关于大力推行“妈妈岗”就业新模式的若干措施》,提出对符合条件申报“妈妈岗”的用人单位,实行每月300元/人的社会保险补贴和100元/人的岗位补贴;对符合条件申报“妈妈岗”灵活就业人员,实行每月300元/人的社会保险补贴。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可以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以每人每年7800元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李磊表示,如果政府能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积极性,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妈妈岗”。马建颖也期待类似中山市的相关探索可以在更多城市得到普及。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感同身受:“每一个妈妈实现就业,就是给她背后的家庭带去了一份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撑。家庭多一份收入,社会就多一分和谐稳定,经济也会多一分活力。”

03

舆情总结

当前推行的“妈妈岗”模式在缓解宝妈就业难、增加家庭收入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提供了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选择。然而,其核心问题在于:一是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岗位名称及定位将育儿责任默认绑定女性,固化“女主内”分工,忽视男性育儿角色;二是职业发展受限:岗位集中于低技能、低薪酬领域(如手工、基础家政),缺乏技术培训与晋升通道,加剧女性职业边缘化;三是权益保障不足:非全日制用工普遍存在社保缺失(尤其是工伤保险)、法律救济薄弱等问题,且部分企业因管理成本退出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一是要优化制度,弱化性别标签,推广“育儿岗”“弹性互助岗”等中性名称并覆盖男性育儿者;强化权益保障,建立“最低小时工资+分层参保”机制。二是要提升岗位质量:定向技能培训(如数字技能、电商运营),衔接高附加值岗位;加大企业激励,通过社保补贴、税收减免降低用工成本,鼓励企业开发技术类弹性岗位。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