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Labubu全球爆火背后的撕裂:消费文化、侵权产业与价格炒作
2025年4月,泡泡玛特推出Labubu第三代盲盒“前方高能系列”,引发全球购买热潮,商品上架即售罄。5月28日,梨视频携带话题#泡泡玛特回应Labubu品控问题#发帖称,顾客反映Labubu公仔质量不合格,引发网民关注。6月4日,钱江视频在微博发文称,部分Laubu公仔二手市场身价过万,有玩家目睹黄牛进店自提三大箱盲盒抢货,官方并未阻止。官方对此回复店内正常购买行为,无法阻止。Labubu公仔在二手市场溢价飙升,“黄牛”“炒作”等词频繁出现于话题讨论之中。正版Labubu供不应求,大量盗版Labubu趁机涌入市场。6月10日,一款初代薄荷色Labubu在永乐拍卖会以108万元成交,引发全网热议并登上微博热搜。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自5月28日00时00分至6月25日23时59分,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共计319.79万条,互动声量达6.62亿。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从舆情走势图来看,5月28日梨视频携带话题#泡泡玛特回应Labubu品控问题#发博称,顾客反映Labubu公仔质量不合格,引发网民关注。6月4日,钱江视频携带话题#labubu原价599元联名款被炒至1.4万#发博称,部分Laubu公仔二手市场身价过万,有玩家目睹黄牛进店自提三大箱盲盒抢货,官方并未阻止。官方回复坚决抵制黄牛,但用户在店内正常选购,即使数量较多,也无法阻止。Labubu的信息传播量再次升高。6月10日,一款初代薄荷色Labubu在永乐拍卖会以108万元成交,助推信息再度传播,登上微博热搜,6月12日达到峰值。6月16日,“新华财经”发布报道《新华社经济随笔:LABUBU大火,“中国创造”做对了什么?》,带动全网信息量再次增长,形成新一轮高峰。此后,网民关注自然减少,热度逐渐降低。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3197900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1177229条(占比36.81%),其次是视频1161843条(占比36.33%)、微博737475条(占比23.06%)、微信68930条(占比2.16%)、网站31826条(占比1%)、互动论坛19611条(占比0.61%)、数字报986条(占比0.03%)。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Labubu”“中国”“IP”“消费”“潮玩”等。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商品物非所值,Labubu爆火是资本炒作的结果
部分网友对Labubu的市场价格表示质疑,认为该商品不具备实用价值。他们将Labubu爆火的原因归结为资本炒作,资本以情绪价值为噱头吸引用户购买产品。这背后的逻辑与此前所爆火的“炒鞋”“积木熊”热潮如出一辙。
网易新闻@有态度网友0isMD5:二手价又炒疯了。上次星之卡比发售现场黄牛打架,这次便利店钥匙扣已经卖到原价3倍了,饥饿营销玩成金融游戏了真的离谱。
知乎@天朗气青:鞋子没人炒了。现在又开始labubu。资本的炒作是一个又一个循环,创造虚无的需求和价值等你入坑。郭麒麟的话的含金量还在提升。
今日头条@温柔的雨:泡泡玛特所谓的盲盒玩法,本质上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通过限量发售、制造稀缺的饥饿营销策略,刺激消费者的赌徒心理。一个普通塑料玩偶本身价值有限,却被包装成带有收藏属性的商品,这种模式与庞氏骗局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过是用新玩家的投入来维系表面繁荣。看似新奇有趣的消费体验背后,实则暗藏着诱导非理性消费的陷阱。
大鱼号@品味高尚:这只长着九颗锯齿的兔子很阴险毒辣啊,刻意搞饥饿营销耍猴,控制产量来人为制造稀缺性,疯狂炒作隐藏款、联名款、限量版,还美名其曰是不愿意过度消耗卡通盲盒IP的价值!
2、消费者不应盲目跟风,理性消费至上
有网民认为,消费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生活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而非被消费热潮所裹挟盲目购物。消费者自身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真正认识到商品对自身的价值。
重庆购物狂@糯米团老壳:Labubu的火热,不该成为消费者迷失消费本心的导火索,理性才是消费的正确打开方式。消费者应当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依据自身经济实力与实际需求进行消费,避免盲目跟风。在购物前冷静思考是否真正需要,可以在购买前追问“我需要的是玩具本身,还是它带来的社交谈资?”。
新浪微博@美妆小甜豆:labubu的包装确实很吸引人,但是美丽也要理性消费哦,大家觉得它的性价比如何呢?
新浪微博@月波雨亭:#LABUBU是年轻人的茅台# 溢价这么高,确实有点像炒作了。理性消费,别让爱好变成负担。
新浪微博@细雨庭前:这个跟冰墩墩一样,可能等这阵风过去了,就变成压箱底的了。大家理性消费行不。
新浪微博@添福幸运万事灵:还是尽量不要盲目从众啊。
3、商品爆火背后是消费需求,尊重审美多元
部分网友表示,Labubu的爆火不是肆意嘲讽他人审美的理由。Labubu爆火背后不乏真正认可并喜爱它的消费者。消费者有权利选择购买并支持自己喜欢的商品。非Labubu受众的用户,应当尊重他人审美。
抖音@风情:虽然不买,觉得还行,审美多元化,尊重即可。
新浪微博@朝醉曰:对啊,我是觉得他不好看我也不会去买,但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丑萌也是一种萌,去霸凌别人审美以此为风向的人,我真怀疑他们是不是从没过来没学过尊重二字。
新浪微博@柚花生了这么多树:回复@锈蚀殁:那只是你自己审美跟别人不同的原因吧,把能欣赏的来的人说成在溺爱,好像这个IP只要不和你审美就是不好的一样。
新浪微博@iiifreee:对啊,现在骂Labubu也成一种潮流了吗,干嘛审美霸凌别人。
新浪微博@賞味期限在凌晨46:回复@杀生丸子酱:最近好多这种觉得这个娃丑的论调,感觉特别高高在上。
4、制盗版商品,支持正版Labubu
部分网友表示,盗版并不是正版的平替。无论是否选择购买Labubu都应当支持正品,尊重原创版权。支持正品合理合情,不存在购买正版即是缴纳智商税的说法。
新浪微博@今天的天有点点蓝:买盗版等于在扼杀创作者的未来。
网易号@月明河边:是的这个要严厉打击!歪果仁就在一直说 盗版问题!好不容易卖出来个东西,又搞死。
今日头条@常州黄金豌豆:不是说我眼界怎么样,你自己的逻辑本身就不正常。别人有消费能力买正品,在你这叫智商税。你穷一点喜欢买盗版,一点问题都没有,没人说你可怜,但你管买正品叫智商税,多少就有点丢人了。
抖音@陈Ccc:我不理解,官方买不到就再蹲一蹲,还有其它IP的挂件是没有喜欢的吗?为什么要去买盗版?就像奢侈品预算不够就不要买,买个假的来彰显自己的虚荣心能怎么样呢?况且这挂件又不值钱。消费者本来就是各种假货的受害者唉!
媒体观点
1、央广网:Labubu全球热卖引盗版泛滥,热门IP如何突破维权困局
文创IP盗版泛滥的背后,是多个环节的疏漏让盗版“钻了空子”。市场上正版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难满足爆发式需求;部分地区监管滞后,对盗版发现惩处不及时,由于侵权成本远低于收益,所以有盗版商铤而走险“占便宜”。
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包括市场监管,海关等监管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创新合作监管机制,并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监管手段,对盗版产品重拳出击。另一方面还要平衡好市场的供求关系,压缩盗版产品的市场空间。因为官方渠道价格过高或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二级市场内黄牛和盗版厂商自然会填补市场空缺。
2、中国消费者报:平替不是侵权潮玩IP的挡箭牌
替逻辑就是在偷换概念,为侵权行为遮丑。正版潮玩IP的诞生凝结着设计师的心血、企业的运营投入与市场的长期培育。而仿冒品只需复制外观,而将创意成本清零。可见,这种拿来主义是在公然窃取他人劳动成果,不仅侵犯了原创者的合法收益,更破坏了行业创新的根基。如果平替泛滥,市场上将再无原创IP,只剩互相抄袭的套娃游戏。
Labubu的遭遇并非孤例,诸如玲娜贝儿、哪吒等每一个爆款IP的背后,都曾是一场原创与侵权的拉锯战。若放任平替成为侵权行为的挡箭牌,最终买单的将是整个行业:设计师因回报无望而转行,企业因研发成本高企而萎缩,消费者则陷入“无新可玩”的荒漠。唯有让法律利剑高悬、让监管不留死角、让消费理性回归,才能让潮玩IP真正成为承载创意与文化的载体,而非投机与抄袭的温床。
3、极目新闻:杭州一泡泡玛特开业当天闭店,别寒了消费者的心
国产潮玩品牌受到热捧,这是好事。但是,想要长红,想要永久的流量,不能进入误区。毕竟,潮玩的流行,同样是有趋势和规律的。像此前因运动会或影视火爆一时的玩偶,现在在二手市场什么行情,并不得查证。这也提醒,消费者应该擦亮眼睛,抵制黄牛。同时,商家更不能有一锤子买卖的思维。
真诚对待消费者,品牌才能长红。希望泡泡玛特认真对待每一个“开门营业”,认真对待每一位消费者,别寒了消费者的心才好。
03
舆情启示
作为泡泡玛特旗下现象级IP,Labubu的全球走红不仅带来了商业成功,更暴露出潮玩产业深层次的发展问题。当前围绕该IP的盗版侵权、市场炒作与质量争议,实质上反映了整个行业在消费者心理操控、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三个维度上的问题。
消费者心理被资本过度利用
品牌方通过盲盒+限量+联名的营销手段,放大商品的稀缺性,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不断收集公仔。此外,品牌方采取情感营销措施,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转化为消费欲望。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存在漏洞
以Labubu公仔为代表的潮玩行业盗版制品泛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存在漏洞。仿冒生产已经形成产业链,呈现规模化特征。部分工厂在网络平台以“原厂尾货”为幌子,售卖高仿产品,模糊消费者关于正品的概念。大量仿制品销至海外,海外消费者跨境维权成本高。
潮玩产品的监管存在盲区
长期以来,相关机构对潮玩产品的监管存在盲区,监管机构面对二级市场的高价炒作无从下手。Labubu部分产品出现20-30倍溢价现象,黄牛垄断购买渠道,趁机获利。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多方协同治理,推动Labubu乃至潮玩产业健康发展。首先,企业与行业应当引导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针对消费者采取购买周期限额措施,避免用户非理性消费。行业就饥饿营销程度达成共识,互相监督。对于瑕疵产品,企业应当设立部门进行召回。其次,对跨境渠道以及国内潮玩产品集中生产区域进行管控,提高伪冒产品溯源能力。同时,潮玩企业可以推动防伪技术升级,提高仿制产品复制难度。针对海外销售区,企业应当建立潮玩产品海外维权中心,提供相关服务。最后,规范市场秩序。二手交易平台实施溢价管理,设置二手市场潮玩交易比例标准。对于涉嫌大金额交易用户进行实名登记,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平台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