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27岁女游客在三亚被蛇咬伤身亡
2025年6月1日,27岁女游客李丽(化名)与男友张鹏(化名)在三亚某酒店附近散步时,李丽被绿化带窜出的不明生物咬伤右脚第二脚趾,伤口呈现两点牙印,两人怀疑是蛇类攻击。由于光线昏暗未能确认蛇种,张鹏立即背她返回酒店求助未果,随后自行冲洗伤口并打车前往三亚中心医院就诊。途中李丽出现呕吐,抵达医院时告知医生可能被蛇咬,却被判断“不排除是虫咬”。打吊水期间,李丽意识模糊,第二次查血后,医生才怀疑毒蛇咬伤,建议转院。凌晨四点半,陷入昏厥的李丽被转送至四二五医院,此时距离被咬已超4小时。清晨7点20分,医生宣告抢救无效死亡。该事件因涉及医疗救治争议引发广泛关注。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舆情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自6月3日起,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共计205527条。覆盖客户端、短视频、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根据博约舆情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自6月3日起,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共计205527条。覆盖客户端、短视频、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205527条,视频是主要传播平台,共84681条(占比41.2%),其次是客户端66484条(占比32.35%)、微博50653条(占比24.64%)、互动论坛2092条(占比1.02%)、微信1206条(占比0.59%)、网站403条(占比0.2%)、数字报8条(占比0.01%)。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女游客”“三亚”“医院”“27岁”“咬伤”“身亡”“毒蛇”“家属”“延误”等。其中“女游客”“27岁”“三亚”“医院”等关键词凸显了事件发生的对象和地点;“咬伤”“身亡”体现了事件的具体结果;“延误”“家属”等词体现了此次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被咬伤事件,后续的救治措施引发了网民及各大媒体的热议。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认为,女游客被蛇咬伤身亡事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难以找到单一责任人,强调了意外事件的不可避免性
@晏凌羊:很多人的死亡,其实是一场意外。 是天时、地缘、人为等多种因素,共同合力造成的一场意外。 换而言之,是命中注定会如此。 人生充满这样的意外……
@龙二Pro:总结下来感觉就是不够“重视”,以为就是一件比较小的事儿,没想到会发展的这么严重,哎……27岁,太可惜了!
@黑评VVV:现在一些人根本不分青红皂白,一上来就是喷,反正只要有问题,那就是医院的问题,和他们怎么解释都没有用,你们有没有同样的感觉?怨气太重了,反正只要是问题,那绝对是医院的问题
2、批评三亚医疗机构在处理蛇咬伤病例时缺乏必要的急救资源和专业判断能力,建议加强相关医疗培训和资源储备
@沉暮挽歌:第一家医院处理也不到位,这种情况医院有责任。大家记住,被蛇咬要立刻送正规医院,别耽误救治!
@詩鯊海:这医院也太不负责了,家属都明确告知是蛇咬伤了还要先抽血,这么年轻的一个生命因为医院的不负责就这样没了,一定要追责。
3、对蛇类知识的科普和专业处理建议
@体圈小仙女:保持冷静是关键。恐慌可能加速血液循环,反而让毒素扩散。第一时间拨打120,清晰告知所在位置和情况,同时让同伴协助记录蛇的特征(颜色、花纹、头型),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更快判断蛇的种类,针对性用药。
@财一土-清醒er:如果被蛇咬伤不要用嘴吸吮,若口腔里有溃疡或者伤口,会导致蛇毒入血而中毒,这样不仅被咬的人中毒,吸吮的人也会中毒。另外口腔里有很多细菌,会造成伤口感染的概率也会增加。
媒体观点
1、医疗处置不当,引发公众对医疗救治规范性和力度的质疑
极目新闻《极目锐评|女子被蛇咬伤身亡已成立调查组,是否存在误诊、拖延确需查清》指出女孩被咬伤是不幸的意外,但后续医疗处置是否存在失误,是否严格遵循规范,与女孩不治离世是否有关联,必须进行仔细调查。这不仅是对死者家属的交代,更是对公众生命安全的负责。医疗事故鉴定需要专业、客观地评估,既不能因同情而预设立场,也不能因行业保护而回避问题。
上游新闻发布《27岁女游客三亚被蛇咬身亡,专家急吼:秒拍蛇照是救命关键》指出毒蛇咬伤后的黄金救治时间很短,伤者一般可采用流水冲洗伤口、挤出毒血的方式应急处理,之后快速求救,前往有蛇毒血清的医院治疗。此次事件首诊医院三亚中心医院未储备抗蛇毒血清,若第一时间科学、快速处置或许不会有生命危险 。
2、提醒景区加强防范,完善环境管理
封面新闻《三亚27岁女游客遭毒蛇咬伤身亡?家属发声:医院抢救3小时后称“没救治经验”》指出事件也引发了对于城市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考,城市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不断完善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各类突发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游客和居民的生命安全。新黄河也发文呼吁加强景区夜间巡逻和警示标识,建议定期排查毒蛇分布,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3、加强公众科普和急救意识
羊城晚报发文《“女子疑在三亚被蛇咬伤身亡”续:家属再次质疑医院诊治不当》提醒夏季蛇类活跃,游客在进草丛、走野路的时候应避免穿拖鞋并多加防范,以防被蛇咬伤。如深圳120调度数据显示,今年5月1日以来,深圳120共接诊了9名蛇咬伤患者,其中绝大多数被毒蛇咬伤 。红星新闻也发文强调被蛇咬伤后应立即绑扎伤口近心端、拍照记录蛇种并尽快送医。同时批评部分游客缺乏急救知识,未能及时采取正确措施。
03
舆情总结
此次事件的核心争议与舆论焦点集中于医疗机构的诊疗责任认定问题。家属质疑首诊的三亚中心医院存在误诊(初诊为虫咬伤)、延误治疗,以及后续接诊的三亚四二五医院抢救措施不当,认为两家医院的处置是导致悲剧的关键因素。事件引发公众对蛇伤急救知识的讨论,许多网友分享正确的急救措施(如缚扎、避免奔跑、及时送医等),同时批判错误做法(如用嘴吸毒、切开伤口等)。三亚市作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此次事件暴露出旅游城市特殊医疗应急能力的薄弱环节,引发游客对陌生地域突发意外事件处置效能的普遍担忧。该案例客观上提醒了各旅游景区及属地政府强化毒蛇防范警示体系,完善急救设备配置,并建立专业化的医疗人员应急处置培训机制。
本次事件不仅是个体层面的医疗悲剧,更折射出旅游城市医疗应急响应机制、景区风险防控体系及公共安全教育等多维度的系统性缺陷。舆情推动下,三亚市亟需构建系统化蛇伤救治网络,统筹生态维护与公共安全防护,从根本上杜绝同类事件的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