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曾毅“不雅手表”事件:公众人物的言行边界与舆论争议
2025年6月12日,凤凰传奇青岛演唱会彩排照流出,曾毅手腕上的绿色手表表盘图案引发争议,后援会发图后秒删微博,但截图已传遍全网,#公开戴不雅手表是否涉传播淫秽物品#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次日,曾毅在微博回应称手表是朋友送的,自己以为是块劳力士,此回应被网友嘲讽为“灾难级”公关。微博话题#曾毅回应不雅手表争议网友并不买账#热度随之上升。
2025年6月14日,劳力士线下门店里店员否认曾毅所戴手表与劳力士有关。同日,有网民扒出曾毅2014年在《开讲啦》节目中自曝踹打女性工作人员的旧事。相关微博话题#劳力士店员否认曾毅戴表为自家品牌##曾毅自曝曾脚踹女员工#迅速发酵,舆论一时居高不下。
同日,有律师对此事件进行解读,认为手表表盘图案未直接展示性行为细节,虽有性暗示争议,但难以认定为淫秽物品,曾毅公开佩戴属“被动展示”,缺乏传播故意,通常不构成犯罪。微博话题#公开戴不雅手表是否涉传播淫秽物品#引发网民热烈讨论。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6月12日至2025年6月18日共监测到相关信息190608条,全网互动声量2.15亿,覆盖客户端、视频、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相关话题自6月13日起讨论度呈现上升态势,随着相关信息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传播,其舆情声量在6月14日攀升至最高,相关信息传播量为3563条,随后热度有所下降,预测后续声量逐渐走低。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190608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130017条(占比68.21%),其次是视频33529条(占比17.59%)、微博20535条(占比10.77%)、微信4012条(占比2.11%)、互动论坛1454条(占比0.76%)、网站1040条(占比0.55%)、数字报21条(占比0.01%)。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从关键词云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手表”“回应”“图案”“表盘”等。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部分网民认为公众人物言行应严于律己,佩戴争议物品有损自律形象
新浪微博用户“用户5526537076”:法律是对一个人最低的行为标准,一个公众人物要严格要求自己,谨言慎行,更不能走在法律的边缘或者擦边法律,该管管这样的公众人物了。
抖音用户“呀呼…我来了”:这个图确实看起来很不舒服,但是都是成年人难道看不懂图吗,看得懂为什么还要戴在手上,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考虑了。
新浪微博用户“·1409·”:传播淫秽物倒不至于,彩排不是公开演出,如果是正式舞台表演的一部分还勉强算,但如果是私下的装饰品就不算,但不管算不算,他的个人形象在我这里都是大打折扣,品味低俗难耐,缺少作为公众人物的格局和内涵,没有作为父亲的自觉和责任心,符合我对草根艺人的刻板印象。
抖音用户“山与水”:曾毅也是成年人,又是歌手,不可能不知道戴这种手表会引发什么,我一个普通人看到这种手表都不会戴,除非有非戴不可的理由!感觉像是故意戴的。
2、部分网民认为合法佩戴属个人自由,公众人物私人物品不应被过度道德评判
新浪微博用户“-敏敏__upbeat”:虽然他人在公众场合,但是演唱会禁止拍照录像的吧,就算买到坐第一排最中间的人,应该看不清表盘吧,他传播什么了。
抖音用户“老衲披肩发”:首先这个表生产销售合不合法,如果合法为什么佩戴就不行了呢?他使用一个合法合规的物品,怎么就触犯什么了?只能说公众人物公共场合有点不妥,可能存在一定的引导性,之后注意点就可以了,没必要过度解读
新浪微博用户“胖胖summer”:谁会公开戴手表,手表本来就是私人物品,到底是谁抓着点芝麻大的事情反复炒作?
抖音用户“我爱喝麦卡伦”:一个手表有几张性图案成年人戴又有什么呢?如此对性难以启齿却生了14亿人难道不是黑色幽默?以前泰坦尼克号可是大屏幕公映的,维纳斯和大卫雕像都是美术课里重点讲的,并没有人觉得低俗下流,那么多人看着王朔的小说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长大,怎么现在这个时代要留辫子裹小脚穿长衫了?莫名其妙。
媒体观点
1、极目新闻:凤凰传奇曾毅戴的手表被指“不雅”,他的回应更是“灾难级”公关
明星因争议性消息上热搜,自己出来回应,本来应该是为了化解危机,但是曾毅这个回应,反而让事件持续发酵,引发更多争议。
手表虽具有一定的装饰、彰显身份的功能,但终究属于私人物品,若不是被拍摄并放大传播开来,对他人的影响确实有限,顶多会让人觉得曾毅个人趣味不高,格调欠佳,要追究责任的话,恐怕更应追究生产销售方的责任。只不过,凤凰传奇是国民度相当高的歌手组合,曾毅作为公众人物,被暴露出这样的“喜好”,必然导致其个人形象受损,给大众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说到底,这原本是一件小事,若曾毅能坦诚承认自己有些恶趣味,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诚恳道歉,或许争议很快就能平息。但他却选择了“抖机灵”式的自嘲,态度轻佻,缺乏诚意。这种态度背后,可能是他对事件严重性的低估,认为用轻松调侃的方式就能化解;也可能是其团队在危机公关时策略失误,没有抓住问题核心。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种不严肃的回应,只会让网友觉得他没有正视问题,进而引发更多不满。
此前,曾毅在节目中公开表示踹打女性工作人员的事情也被重新提及,即便当时他已公开道歉,其实也算得上坦诚,但如今重新被审视,依然有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这无疑让他本就崩塌的形象,又塌一层。
名人不易做,明星吃了关注度的红利,具有普通人难以比拟的影响力,自然也应承受更多的注视、更高的要求。明星的道德品行、个人修养、审美意趣,都不能单纯被认为是个人私事,要考虑到对社会风气和价值观传播的影响,所以这更要求公众人物不仅在行为举止上要谨言慎行,更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提升审美水平,以真实、积极、诚恳的面貌面对公众,真正成为一个值得大家喜欢的人。
2、红星新闻:曾毅手表被指含性暗示元素,“侮辱智商”式回应更失范
此事之所以持续发酵,佩戴这种表只是一根“导火索”,曾毅的回应态度才是真正的“炸弹”。
网民质疑的是在公共场合佩戴这种表是否合适,曾毅回答的则是手表来历,完全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表示自己对手表是什么牌子都不太清楚。如此一味撇清关系,却又无法改变手表戴在自己手上的事实,只能适得其反。
公共场合是否适合佩戴,跟谁送的并没有什么关系。曾毅的回应未免过于傲慢,被网友讥讽为“侮辱智商”,也就在所难免。
明星自带光环效应,其穿戴常常会被粉丝模仿,也经常成为奢侈品牌的展示渠道,背后也往往附带商业利益。因此处于聚光灯下,明星的一举一动、鞋帽服饰,也常常会引来争议。“欲戴其表,必承其重”,明星们大可不必纠结于“为什么总是盯着我”,不盯着你也就意味着你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了。
其实,如果曾毅真觉得自己错了,完全可以坦白承认自己的“失误”,向受到冒犯的网友道歉;如果觉得自己有权利在公开场合戴这样的手表,那也不妨大大方方声明、辩驳。
要说这样的手表是否有艺术价值,不同审美、不同观念的人见仁见智。但一个普遍的社会共识是:自由是有边界的,很多言行也都要分场合看待。就像现实场景中,不少消费场合,包括一些大型展览、活动,是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明星佩戴的手表是个人的,但在公开活动中展示,就具有一定的公共性。
对个性化与公共性的关系保持清醒和敏感,是每一位公众人物的自我修养。
03
舆情启示
公众人物言行标准的争议
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公众人物的言行标准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网民认为公众人物应当严于律己,其言行举止不仅代表个人,更对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具有示范作用。佩戴争议物品或表现出低俗趣味会损害其自律形象,甚至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引导。另一部分网民则认为,只要行为合法,公众人物的私人物品和私人趣味不应被过度道德评判,个人自由应当受到尊重。这种分歧反映了社会对公众人物角色定位的不同理解。
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公众人物在面对争议时的回应方式至关重要。曾毅的“抖机灵”式回应被媒体和网民普遍批评为缺乏诚意和严肃性,不仅未能平息争议,反而加剧了舆论的负面情绪。媒体指出,危机公关的核心在于抓住问题本质,坦诚面对并妥善处理,而非回避或轻描淡写。公众人物的回应态度直接影响其形象修复效果,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过往负面事件被重新审视。
个性化与公共性的平衡
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公众人物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必须对公共性保持敏感。明星的穿戴和行为在公开场合具有传播效应,可能对粉丝和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公众人物需要在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有媒体强调,对个性化与公共性关系的清醒认知,是公众人物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事件也提醒公众人物,言行举止需分场合,避免因个人趣味引发不必要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