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场均万人碾压中甲!“苏超”如何靠“地域梗”引爆全网舆情?
“没有假球 全是世仇”这一热搜词持续霸榜社交平台,其背后指向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舆论场。这场由江苏13个设区市组队参赛的足球盛宴,自5月10日开赛以来,不仅以场均8798人的上座率超越同期中甲联赛,更凭借“全员玩梗”“地域恩怨”等特色标签,将江苏“散装”文化转化为现象级传播事件。
时间来到六月初,江苏联赛的“造梗文化”爆发,新华社、人民网、央视新闻、央视财经、光明网、经济日报、环球网、南方日报等400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相关内容,并相继登上微博、网易、今日头条、百度快手等百多个平台热搜,网民关注度持续攀高,相关话题热度不断攀升,全网舆情进入高潮阶段,并在6月6日达到舆情讨论峰值。江苏各城市球队间的“地域梗”不仅成为球迷间的热议话题,更吸引了大量非球迷群体的关注。一时间,江苏“散装”文化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各地网民纷纷加入讨论,分享自己对江苏各城市及足球文化的理解和看法。随着舆情的不断发酵,江苏足球联赛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成为全国范围内备受瞩目的足球赛事之一。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5月10日0时到6月10日23时共监测到相关信息146.31万条,互动声量达4.66亿。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该舆情从5月10日江苏省足球联赛开始之后舆情传播速度趋于平稳,5月29日起,舆情热度开始发酵,于6月6日迎来了峰值。在此期间的信息传播速度达到了20.5万条/天。之后舆情传播速度有所下降,但直至6月10日仍维持在日传播量10.5万条/天。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1463159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711814条(占比48.65%),其次是视频383315条(占比26.2%)、微博301241条(占比20.59%)、微信34890条(占比2.38%)、网站19564条(占比1.34%)、互动论坛11744条(占比0.8%)、数字报591条(占比0.04%)。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苏超”“比赛”“城市”“足球”等。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支持苏超继续发展
许多网民认为,苏超联赛的发展对于地方体育事业的推动有着积极作用,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和增强文化影响力。
今日头条用户@魔法宇宙E:这是个好点子,但愿中国足球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出几年中国足球定会崛起。
今日头条用户@猫锅92222221:这是个好点子,但愿中国足球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出几年中国足球定会崛起。
抖音用户@、稀饭:虽然我不是苏州人,也不能到现场去看,但是我热爱足球热爱国家,如果真的飞了,即使我在四川我觉得我也会眼含热泪,美国人能飞,我们中国也飞得起!
新浪微博用户@益香红:“苏超”以独特模式出圈,启示各地立足自身禀赋,创新发展文商旅体,让产业扎根生长、绽放活力。
2、对常州的垫底表示理解,并支持常州的足球策略
部分网友指出,常州虽然在此次比赛中表现不佳,但其独特的足球发展路径仍值得肯定,并对垫底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微博用户@午后狂睡:苏超进行到现在,发现常州才是真聪明,实力不行输球已是定局,不如吃自己的血馒头得了,冠军奖金搞不好都没常州赚得多。
今日头条用户@仁爱暖阳pl9:苏超最大赢家就是常州,这样大的流量让全国都知道江苏有个常州市。
微博用户@职场老猫:苏超赛场上,常州队输球总被网友玩梗玩出天际,什么“反向MVP”“输球艺术家”全安排上了。可常州反手就是一波操作——输球?正好给青训小将腾位置!别人花钱买胜利,常州花钱买经验,把球场当“新人试炼场”。当别家为成绩焦虑秃头时,常州乐呵呵算着账本:“现在输得越狠,未来赢面越大!等这批新星崛起,咱们直接上演‘王者归来’剧本,主打一个战略型躺平,智慧型摆烂!”
3、反对足协干涉,支持苏超地方自管
不少网民表示,足协对于地方赛事的过度干涉往往会束缚地方足球的发展活力。他们认为,苏超作为地方性的足球赛事,其独特性和创新性正是其吸引力所在。如果足协过多地介入,可能会导致赛事失去原有的特色和魅力。
今日头条用户@活泼海洋D:足协想干预指导苏超,遭到拒绝,陷入两难境地。放弃苏超,可能影响广超和其他省超的发展;强行介入苏超,球迷和媒体不会同意,足协形象也经受不起这么大的挑战。足协不如坦诚一点,承认苏超因为地域文化,更受球迷欢迎,足协不如承认自己的形象不如苏超,给球迷带来的感受不如苏超。
今日头条用户@远见卓识小羊RKn:足协一贯的管理方式,或许难以契合苏超所具备的民间特色,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今日头条用户@山中念海:足协自身职业联赛问题未解决,指导草根联赛缺乏说服力。
4、反对挑起国足与苏超的矛盾
不少网民表示,国足与苏超本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非对立面。应抵制这一波将国足和苏超对立的舆论风潮。
抖音用户@一叶草:我们看苏超就是图个乐呵,对国足也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已。那些水军心里阴暗,别理他们。
百度贴吧用户@西红市猎🐴人:正儿八经看球的球迷谁不知道业余队和职业队的差距就是天堑,也就是自嗨一下,业余队踢职业队就是笑话。但广大球迷对中国足球的爱是真的,对国足的怒其不争也是真的!倒是有些东西想插足被拒绝了,现在开始玩些捧杀的小手段,球迷没当真的笑话他们当真了。
百度贴吧用户@一无所有老丑怪:国足是菜但也不是国内业余球员能碰瓷的,职业球员到低级别联赛那是神一样的存在,真碰到踢过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5、调侃地域梗,积极扩大影响
不少网民表示,地域梗虽然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但无形中拉近了不同地区球迷之间的距离,使得“苏超”这一热梗不仅仅局限于赛事本身,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今日头条用户@自在松鼠jFe:哈哈哈哈,看到大家说苗木的事,我也有同感,我也上过不少苗木的当,不过不是宿迁的。 6年生果树,邮来没生还好,长了几年结果才知又酸又细,时光流逝真闹心。
抖音用户@良子:徐州老大,杀鸡焉用牛刀,待俺邳县小弟先上,定能杀他个干干净净。
今日头条用户@孤舟伴月:苏超联赛如火如荼,十三太保各自有梗,你们以为我们玩的足球吗?错了,其实我们玩的是梗,换成什么球都一样厉害,有赞为证:苏超联赛火出圈,十三太保舞蹁跹。沸反盈天皆因梗,散装江苏耀江天。
媒体观点
1、央视财经:苏超火到多个城市需要换场地 江苏景区预订暴涨超300%
正在进行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近期吸引了大批球迷前往观赛,也带动6个主场城市文旅消费总额大幅增长。由于原定比赛场地很难满足观赛需要,日前,江苏多个城市申请更换成更多座位、灯光草皮等条件更好的比赛场地。官方数据显示,“苏超”目前已吸引了超过18万名球迷涌入各个主场城市现场观赛,上座率堪比职业足球联赛。在“苏超”的带动下,各地文旅部门纷纷推出观赛旅游套餐、城市IP展演,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6月2日至6月8日,江苏省内景区预订同比增长305%。
2、北京日报:苏超爆红要警惕饭圈化
苏超爆红,从“全民参与的盛事”变成“全网玩梗的狂欢”。随着流量飙升,一些风险也随着热度而来。
可以看到,当前网络上关于“苏超”的热议中,鲜见球队战术水平的讨论,赛事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满满皆是“万物皆可玩梗”的气氛,不少言论逐渐滑向“饭圈”表达方式,甚至有数万网民以美国“超级碗”开幕式为例,跑到“东部战区”等军事机关的官方账号下大量留言,要求“决赛那天有空军战斗机飞过球场”。已经有人开始担心,过度娱乐化,会不会反而影响“苏超”接住“泼天的流量”。
3、光明网:“苏超”背后的扎根与生长,热梗背后是地域文化的积淀
地域文化IP成为最大的亮点。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之争”,将项羽故里与刘邦家乡的历史搬上绿茵场;南京与无锡的“盐水鸭VS水蜜桃”之战,让城市符号成为赛场图腾,舌尖上的美食席卷全网;泰州与南通约战,“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的段子也成为地域特色的形象再现。
这些热梗看似调侃,实则是江苏地域文化的生动注脚,激发起民众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每一个梗都像是一张城市名片,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江苏各地的特色。就如同“村超”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苏超”也将江苏的地域文化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推向大众,使文化传承在新时代有了新的载体。而通过网络热梗的传播,也将原本分散的城市文化串联起来,江苏人在“互黑”与“自嘲”中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这种地域文化的积淀,正是“苏超”能够引发情感共鸣、持续出圈的深层原因。
4、羊城晚报:“苏超”的成功,同样有值得借鉴的共性
要找回足球朴素的快乐,球迷的“归属感”很重要,而且,这“归属感”的范围不是越大越好,却是越小越好、越容易投入。江苏早就没了中超球队,但这不妨碍球迷选择自己所在的城市的球队来支持,思路打开,社区和学校,也会有同样的激情——这一点,以“燃”著称的日本全国学校联赛也早已证明。低门槛的草根赛事是构建联赛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吸引年轻人投入其中、扩大足球人口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通业余联赛向职业联赛输送人才通道的前提条件。
03
舆情总结
近日来,江苏省举办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场名为“苏超”的赛事不仅点燃了江苏球迷的热情,更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关于足球文化和社区归属感的热烈讨论。苏超的成功,是对传统足球发展模式的有力挑战,也是对未来足球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它让大众认识到,足球的快乐和激情并不局限于职业赛场,而是可以让每一个热爱足球的普通人参与进来。
在这一事件中,公众舆论展现了多样化的立场。一方面,众多网民对“苏超”表达了强烈的支持和认可。他们认为,“苏超”不仅展现了江苏足球的草根精神,更激发了球迷的归属感和参与热情。网民们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赛事能够持续举办,让更多人感受到足球带来的快乐和激情。同时,也有网民对于“足协干预”“国足和苏超对立”等舆论风波表示担忧,认为这些风波可能会给“苏超”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甚至破坏江苏足球的良好氛围。他们呼吁各方保持理性,以足球本身为重,不要让外部因素干扰到赛事的正常进行。
媒体方面,央视财经、北京日报、光明网以及羊城晚报等媒体都对“苏超”的成功进行了深入报道和解读。央视财经指出,“苏超”火到多个城市需要换场地,江苏景区预订暴涨超300%,这充分说明了赛事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北京日报则提醒,要警惕“苏超”饭圈化,保持其纯粹的足球文化和精神。光明网认为,“苏超”背后的扎根与生长,热梗背后是地域文化的积淀,这是对足球文化的一次深刻挖掘和传承。而羊城晚报则强调,“苏超”的成功同样有值得借鉴的共性,即低门槛的草根赛事是构建联赛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吸引年轻人投入其中、扩大足球人口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公众舆论对“苏超”的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这场赛事不仅点燃了江苏球迷的热情,更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关于足球文化和社区归属感的深刻思考。它展示了草根足球赛事的巨大潜力,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和地方特色吸引广泛参与和关注。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关注度和舆论压力,“苏超”赛事组织者和管理者需保持清醒头脑,既要抓住机遇,推动赛事持续健康发展,又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确保赛事的公正性和纯粹性。未来,“苏超”应继续深耕地方足球文化,加强赛事管理和规范,同时积极寻求合作与共赢,为江苏乃至全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