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 | 假自杀闹剧:“唯流量至上”思想该休矣!
2025年5月11日凌晨,作为拥有百万粉丝的抖音账号博主“是小念噢”发布视频并配文称“已于2025年5月10日23点,在成都自杀离世,其账号已经交由其亲友管理”,评论区中更是出现“对方想要勒索130万人民币……人已经被逼死”等言论。消息一出,“百万网红遭敲诈勒索自杀离世”相关话题立即引发社会关注,成都警方介入调查,于5月13日发布警情通报称,民警通过电话及视频连线确认抖音账号“是小念噢”拥有者,也即孙某并未离世,而是故意编造“自杀离世”消息,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中以博得关注,获取流量。目前因孙某行为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已被公安机关依法立案调查。
01
舆情趋势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自5月11日0时至5月18日24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16602条,覆盖客户端、微博、视频、微信、网站、客户论坛、数字报7个平台,其中客户端成为主要发声渠道,共计有8142条信息。
· 舆情走势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该事件在5月11日至5月18日信息传播速度可达2075.25条/天。自5月11日起开始发酵,在5月13日至5月14日之间虽有回落情况出现,但仍出现两次信息传播速度波峰,其中,5月13日新京报发表文章《大反转!百万粉丝网红自杀离世系自导自演,18岁女子被立案调查》;5月14日央视网发表文章《百万网红“自杀”背后的真相》助推了舆情上升。在5月14日之后该事件的舆情热度开始明显下降。
· 信息来源分析 ·
BORYOU TECHNOLOGY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在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16602条,客户端成为主要发声渠道,共计有8142条信息(占比49.04%),其此次视频3282条(占比19.77%),微博2739(占比16.5%),微信1699条(占比10.23%),网站563条(占比3.39%),互动论坛161(占比0.97%),最后是数字报16条信息(占比0.1%)
· 关键热词 ·
BORYOU TECHNOLOGY

根据词云图,本次舆情事件“自杀”“自导自演”“网红”“立案调查”等关键词受到了广泛关注。
02
舆论观点
网民观点
1、对该网红行为的斥责
在“流量至上”时代,网红对网红经济的追逐已成为一种显著的社会经济现象,其背后既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暴露出一系列行业乱象和社会问题。本次百万网红自编自导自演“自杀”事件中,公众普遍对该行为进行批判,认为该网红为博取流量而造谣是无底线行为。
@汪韬Bruce 为了红底线都没有了
@shenhui947 现在为了搞流量都毫无底线
@Gabriel 现在只要能作,就能做网红,要管管咧。
2、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惩罚力度
孙某编造的“自杀”谎言导致警方紧急启动跨省核查,通过电话、视频连线及实地寻人确认其安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这些资源本可用于处理真实案件,却被虚假信息无谓占用、浪费。同时,孙某利用“自杀”“女性安全”“网络暴力”等敏感议题煽动公众同情,短时间内吸引了数万网友悼念以及声援。而在新闻反转之后,引发“狼来了”效应,网民直呼“被欺骗感情”,更希望有关部门进行严惩,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迷雾重重 这种除了封禁账号,应该判刑,三年起步
@溱湖笑笑生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种行为已经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恐慌!要判刑!
@青山依旧在 这种没有底线的人必须封杀他。作为公众人物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正能量,不能给社会带来满满的负能量,误导年轻人。
3、针对网络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建议
良好的网络生态塑造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它能有效抵制低俗内容,更重要的是减少虚假信息。针对此次百万网红自编自导自演“自杀”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网络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网民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爱学习的朱家乐 流量经济发展这么多年,反而开始越变越畸形了。作为观众,能做的最理性的行为就是不去轻易相信任何人的小作文和苦情戏,不然很容易被骗到!
@盯裆猫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平台的监督更为重要!
媒体观点
1、新京报:百万粉丝网红自编自导“自杀”:流量至上的戏码
博主虚构“死亡”博流量,消费社会善意的行为不可被轻易原谅。孙某利用“自杀”“勒索”“女性安全”等敏感话题制造情感冲击,短短一天内引发大量关注与转发,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社会同理心的透支,是对公众信任的粗暴践踏。更何况,虚构死亡信息浪费警方资源、扰乱公共秩序,已触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红线,绝非“一时冲动”就可以搪塞过关的。
2、法治日报:百万粉丝网红被立案,自导自演的法律代价!
该网红如此自编自导自演的“自杀”行为,显然已经超出了普通恶作剧的范畴。律师指出,该网红的行为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作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红,利用公众同情心理故意制造虚假信息,甚至还有部分自媒体未经核实转发扩散,既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也污染了网络生态。
3、每日商报:百万网红虚假编造“自杀”,荒诞网络剧本该休矣!
本次事件暴露出,为了获取流量,某些“网络剧本”已经疯魔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自导自演送外卖被辱骂,到虚假的家暴事件,再到本次的虚假自杀事件。这些剧本的确能为网红带来巨大的流量,但也同时恶意煽动了社会对立,快速传播了消极情绪,对网络环境百害而无一利。这些恶意制造虚假剧本的网红应当意识到,流量虽然能为其带来巨大的利益,但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的流量,也将受到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审判。
03
舆情总结
“自杀”在大众认知中本就是一件极其严肃的社会悲剧事件,但如今在网络中却沦为了一种炒作手段,这不仅是轻贱了自己的生命,更是挤占了真正身处困境中求救者的求助渠道。此次百万网红“是小念噢”自编自导自演“自杀”事件充分暴露出一些网红“唯流量至上”的思想,这种唯流量至上的造谣和博取眼球行为,本质上也是数字时代下商业利益对公共信息生态的异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流量收益高于造谣成本时,类似闹剧恐怕将反复上演,必须严惩以斩断“造谣、吸粉、变现”的利益链,维护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虽说这是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是身在其中的每个网络参与者都应清醒认识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否则将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尤其是作为拥有较多粉丝的头部博主更应该遵守网络准则,坚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环境中的平台既扮演着舞台提供者的角色,更应该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做好“把关者”,实现对账号主体进驻以及账号内容发布的把关和监督,实现从“流量狂欢”到“价值深耕”的转型。正如人民网评论指出,“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才能实现网红经济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