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丨猿辅导员工悲剧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过度加班文化与员工健康保障缺失
4月23日晚,网传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引发关注。死者家属表示,死者李某毕业后一直在猿辅导工作,原计划今年5月2日举行婚礼。亲属称4月22日20时其女友给李某打电话时他在加班,21时已联系不上。对此,猿辅导方面回应称:事发期间员工正值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猿辅导旗下斑马前员工孙女士(化名)表示,公司日常管理非常苛刻,因为很少能够达到公司要求的加班内容,所以加班一般都是免费加班。4月25日上午,猿辅导作出的回应强调:该员工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恳请大家不传播、不扩散未经核实信息”。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自4月23日00时00分至4月27日18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共计68240条,互动声量达1539.61万。
1、舆情走势分析

舆情走势图
从舆情走势图来看,4月24日新浪微博媒体@小莉帮忙发布报道“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查工亡认定”后,舆情热度不断攀升,引起网民不断讨论;25日,澎湃新闻发布报道“猿辅导猝死员工的亲属发声:他原计划5月2日举行婚礼”,形成微博话题#猿辅导猝死员工的亲属发声#,进一步推动舆情发酵,使得舆情声量达到最高峰,随后对此事件的讨论量逐渐下降,舆论趋势渐渐趋于平稳。
2、信息来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68240条,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共29413条(占比43.1%),其次是客户端26072条(占比38.21%)、视频9388条(占比13.76%)、微信2055条(占比3.01%)、网站753条(占比1.1%)、互动论坛558条(占比0.82%)、数字报1条(占比0.01%)。
该事件产生的话题覆盖微博、客户端、视频、微信等多个平台,微博话题#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阅读量1.2亿、讨论量2.3万;#猿辅导猝死员工的亲属发声#阅读量6147.6万、讨论量9499;#劳动监察部门回应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阅读量3168.2万、讨论量6270;#猿辅导加班问题为何有人猝死才暴露#阅读量409.4万、讨论量756;#猿辅导员工被指在公司猝死#阅读量95.3万、讨论量83。
3、关键热词

关键词云图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猿辅导”“员工”“加班”“武汉公司”“工作人员”等。
02
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加班文化引发共鸣,舆论呼吁保障青年基本生活与尊严
新浪微博网民@小满未满:每天12小时起步,周末加班成常态,不是不努力,是根本不给人喘息的机会。
新浪微博网民@风吹麦浪778:年轻人的生命太脆弱了,可这份脆弱背后是被压榨透了的身体和精神,心疼又愤怒。
新浪微博网民@夜航船长:我们不是不想拼命,是希望拼命之后还能活着,能见到父母、见到自己的人生。
新浪微博网民@南城旧梦:加班文化就像温水煮青蛙,等觉醒时,健康、生活、尊严都被掏空了。
2、教师超负荷工作引发担忧,舆论呼吁回归教育本质
百度网民@早安晚安小姐:一人带好几个班,累到极限,质量能保障吗?孩子们又不是流水线产品。
百度网民@吃辣小能手:压榨教师去做销售,真的是本末倒置,教育行业越来越不像教育了。
百度网民@月下独行人:学员那么多,老师分身乏术,家长花了钱,孩子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谁的责任?
新浪微博网民@西柚味的猫:高强度压榨,最后害的是老师的健康、家长的钱包,还有孩子的教育质量。
3、“双减”政策效果存疑,舆论呼吁加强监管落实减负初衷
新浪微博网民@不打伞的鱼:“双减”后培训班确实“隐形”了,可需求还在,负担还在,焦虑也从没少过。
新浪微博网民@热拿铁加冰:表面上机构少了,实际上换了马甲继续卷,只是监管不到罢了。
百度网民@慢半拍的鹿:政策是好的,可惜落地太难了,不是发几个通知、查几次机构就能真正改变。
新浪微博网民@白开水先生:希望是真正减轻负担,而不是家长更焦虑、孩子更辛苦,机构更隐蔽。
媒体观点
1、荔枝新闻:从“猿辅导员工猝死”探究加班文化的“根源”|荔枝时评
“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员工猝死”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月24日,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据报道,死者李某某2020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猿辅导工作,原计划今年5月2日举行婚礼。如今一对准新人阴阳相隔,怎不令人扼腕?针对网传死者系因连续多日加班猝死的说法,死者家属表示不清楚死者生前是否连续加班。但亲属提及,22日20时许,女友给李某某打电话时,他正在加班。21时许,女友已联系不上李某某。李某某失联后,家属曾去公司找他,但公司大门无法打开,报警后开门搜寻无果;次日,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发现死者“已经不行了”。此外有报道指出,李某某原计划休长假,与公司沟通后想把工作提前完成。如果这一说法属实,那么他的加班是得到了单位的许可的。这也从侧面说明,李某某夜间在单位工作继而猝死,和加班不无关系。
事实说明,一些用人单位惯以业内竞争加剧、生存发展压力大、员工乐意加班为由,推行诱导式、逼迫式、隐蔽式加班。对于这种唯效益、唯结果的论调和做法,有关部门必须坚决说“不”、坚决纠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针对“加班文化盛行”等痛点问题,《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专门就“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提出了相关举措,通过强化执行监督来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明确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这一要求,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切。各地各部门当围绕相关要求,加强常态化监管监督,特别是从个案线索切入,深挖根源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和系统性治理,清除“加班文化”存在的土壤。
2、中国青年报:“猿辅导员工猝死”事件上热搜,是对健康职场环境的共同关切
4月23日,知名教培企业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名员工突发意外去世。据媒体报道,涉事公司和武汉劳动监察部门回应称,涉事员工是一位二十六七岁的男性,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相关话题很快登上网络热搜,不少网友都表示十分同情这位不幸去世的员工。4月25日,猿辅导在回应中表示,该员工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对此,一方面,劳动监管部门必须尽职尽责,对违反劳动法律、侵犯员工休息权的公司重拳出击,只有使其真正感到“肉疼”,才会倒逼其珍惜员工的生命健康,尊重员工的切身感受。另一方面,公司管理者需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如今不少员工自嘲为“牛马”——这不能不引起公司管理者的重视。只有真正把员工当成有感情、有诉求的奋斗者,才能获得员工对公司的认同。
比如,用人单位还需在平时多关心员工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如今,不少员工虽承受巨大压力,却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只能隐忍在心里,时间久了,难免会生病。公司应该提醒并支持员工做好日常体检,并提供必要的情绪和压力疏导。说到底,公司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和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不能任由不合理的加班文化继续充斥在职场中。
3、京报网:猿辅导一名员工猝死,自愿加班不是企业免责的借口
近日,猿辅导一名员工猝死引发广泛关注。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二十多岁的李某是一名线上上课的老师,原计划休长假,与公司沟通后想把工作提前完成。4月22日中午,李某前往猿辅导上班,晚上加班期间,再也没有回复未婚妻的信息,直到第二天,公司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发现李某“已经不行了”。4月25日上午,猿辅导作出的回应强调:该员工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言下之意,李某的“加班”并不是公司的要求,而是其自愿行为。
当前,社会上拒绝内卷式竞争、反对所谓“加班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然而,现实中有的企业却不顾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接受加班。还有的企业通过KPI压力、隐形淘汰机制等手段,让劳动者不得不主动延长劳动时间。目前,武汉市人社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已介入,该员工是否能认定为工亡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无论如何,“自愿加班”不应成为企业压榨员工的遮羞布,也不是规避责任的理由。唯有依法切实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才能形成健康可持续的职场生态,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4、上游新闻:提升工作成效不能仅靠延长劳动时长
近日,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名年轻老师在办公室猝死,引发广泛关注。对此,猿辅导回应:该员工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目前,武汉市人社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已介入调查。
加班文化是推动工作高质高效落地落实的“拦路虎”,仅靠部分企业用“强制下班”之类的内部规定自我约束,难以根本解决问题。长远来看,还是要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职场生态。应该看到,工作成效的提升不能仅靠延长劳动时长,而需依靠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团队协作、流程优化。用人单位要让员工得到公正、合理、符合劳动法规的对待,通过正向激励制度,激发员工更大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才能真正促进整体的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适度加班并非不能接受,但是加班必须有序有度合法合理。大众之所以厌恶加班文化,其背后反映的是企业管理方式的落后和对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随着年轻一代职场权利意识的增强,用人单位也要摒弃陈旧的管理思维,别再习惯性无视加班文化。归根结底,一家不善待员工、不公平对待员工劳动付出的单位,也难以在行业和市场上长远立足。对此,相关部门要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引导企业规范管理加班事务,让每个劳动者都得到应有的保护。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本次安全生产事故折射出当前部分行业与企业存在片面追求经营指标与生产效能的倾向,系统性忽视了劳动者身心健康保障与法定工时制度的落实。非理性加班机制的常态化运作与超负荷劳动强度的持续施加,可能直接诱发职业性过劳问题,严重时将构成对劳动者生命权的实质性威胁。这为企业经营管理与行业规范建设敲响重大警示——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与工作生活平衡的实现,必须被确立为不可逾越的管理红线,员工的健康福祉必须坚定不移地置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
作为教育科技行业的标杆企业,猿辅导亟需重构更具人文温度的管理体系,摒弃”免费加班”等隐性成本转嫁行为。企业运营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增长,更要实现社会价值的双轮驱动,通过构建包含弹性工时、健康保障、职业发展通道的现代职场生态,打造员工与企业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捍卫知识型劳动者的人格尊严与职业权益。
教育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压力,而“双减”政策的实施并未能完全缓解行业内的工作负担和竞争压力。政策的初衷是减轻学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负担,但其实际效果依然值得审视。此次事件再度警示社会各界,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不应停留于表层形式,而需向基层治理末梢延伸,并最终体现为个体权益的切实保障。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加班和员工工作时间的监管,确保所有行业特别是教育培训行业中,员工的加班时间符合劳动法规定,且加班费用合理支付。特别是在类似猿辅导这类高强度行业,必须加强对“免费加班”现象的打击。应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平台,完善加班报酬争议的快速处置通道,同步实施职业健康安全评估制度,从劳动强度、心理负荷、工作环境等多维度建立监测指标,切实保障从业人员身心健康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规范有序发展。
企业自身应重新审视和调整工作文化,尤其是加班文化的管理。企业应主动对员工健康与生活质量负责,避免员工被迫在倒休期等休息时间继续工作。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员工健康与福利保障机制,为员工提供足够的休息和放松机会,并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负荷和压力情况,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