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丨仅退款全面取消,买家与商家权益需兼顾平衡
“仅退款”政策最初由拼多多于2021年推出,旨在解决消费者的维权难题,后逐渐被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效仿,成为行业标配。但规则实施后,部分消费者利用漏洞进行“薅羊毛”,导致商家“钱货两空”,中小商家经营压力激增。2024年数据显示,超60%商家投诉与“仅退款”相关。2024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约谈6家平台,指出“仅退款”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要求整改。2025年4月22日,主流平台集体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转为商家与消费者协商处理。该政策调整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多家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网、北京日报等对系列事件进行报道评论。期间#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电商反内卷一大步##仅退款退场对质量把关不能退#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4月22日至28日共监测到相关信息359125条,信息传播速度为51304条/天。
1、舆情走势分析

舆情走势图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随着4月22日主流平台集体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相关话题讨论度逐步提高并于4月23日达到峰值,期间#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电商反内卷一大步#等话题登上热搜,后热度随时间自然下降,但始终保持较高讨论度。
2、信息来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359125条,客户端和视频为主要传播平台,分别为237494条(占比66.13%)和57763条(占比16.08%),排在后面的是微博44559条(占比12.41%)、微信11623条(占比3.24%)、网站4616条(占比1.28%)、互动论坛2982条(占比0.83%)、数字报97条(占比0.03%)。
3、关键热词

关键词云图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度较高的关键词为“电商平台”“商家”“退款”“消费者”。
02
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维护了商家权益,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
部分网民认为全面取消仅退款是纠偏,减少恶意退款损失,保护中小商家权益,促进公平竞争。
微博用户“星眠曲”:“蛮好的,我身边也有人在拼夕夕收到货还恶意退款,商家都活不下去了。”
微博用户“佳人姐姐”:“电商平台不再仅退款,商家有更多自主,是该走向良性竞争了。”
今日头条用户“丛沐汐”:“行业的规范框架,在一步步实践中都会逐渐完善,我们只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有bug就上补丁。”
2、消费者维权成本增加
部分网民担忧取消仅退款后网购售后服务质量下降,消费者举证门槛提高,尤其对低价值商品维权不利。
微博用户“从前从前zxy”:“商家可以为所欲为了,那消费者权益谁来保护?”
微博用户“roii_kurawwYzz”:“明明就有些商家延迟发货几个月。然后发货的假单到自动收货。买家才人财两空,以后也没法维权了”
微博用户“blueeeeski”:“如果购买的一些商品的价值,还没一个运费高,那怎么办,就因为价格低所以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证吗?”
3、强调平台应积极承担协调责任
部分网民呼吁电商平台应从流量内卷转向服务竞争,在技术层面建立高效仲裁机制,例如“引入第三方质检”“异常订单预警”等。
微博用户“内娱日记”:“取消仅退款,但是除了特殊商品要允许退货退款,要同时保障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希望平台能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吧! ”
微博用户“体圈星酱”:“支持!取消仅退款那网购肯定首选淘宝天猫啊,起码品牌多,服务也更有保障,平台应该负起责任。”
抖音用户“嗯嗯嗯嗯”:“关键平台对于退货退款时运费出资方的判定也应该更合理一点,不是质量问题被硬说是质量问题退货,运费还是商家出。”
4、需要精化制度设计,兼顾各方利益
部分网民认为需精细化退款规则设计,如明确适用场景、加强技术监管、平衡双方权益,最大程度兼顾双方利益。
微博用户“雨中白衣”:“这个真是双刃剑,仅退款,有人恶意退款,导致商铺亏损,但是不能仅退款,某些快递显示签收了,但是实际没有收到货,你去找商家,商家说需要退货,但是实际我们没收到货,根本没办法退,也会很亏,其实仅退款到底取不取消,都需要加强监管的力量,保护两方利益”
微博用户“柠檬甜不辣辣”:“那请同步商品不合格退货运费险同步,收到货后货不对板,还没有运费险。”
今日头条用户“薛亦墨”:“可以取消仅退款,但必须都有运费险,对于商家缺斤少两,也要狠狠地罚货不对版。”
媒体观点
1、人民网:全面取消“仅退款”,要做好“善后”
“仅退款”的设计初衷有其积极意义,一来可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来可有力震慑一些商家,使得他们不敢以次充好。但是,“仅退款”也被一些消费者滥用、乱用,比如通过钻空子来牟利。电商平台有责任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也有权利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但是不能“拉偏架”,不能让商家吃亏。取消“仅退款”,并不意味着平台对用户权益不再保障,也不意味着对无良商家撒手不管。如果用户购物遇到欺诈,平台有责任及时出手;如果无良商家坑骗消费者,平台亦需秉公处理。
2、光明网:“仅退款”下线,是“用户优先”理念被扭曲的纠偏
此番“仅退款”条款被优化,可以说是“用户优先”理念被扭曲后的一次纠偏。须知,健康的电商生态、更趋公平的规则,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根本。对于商家来说,“仅退款”条款的调整,或可显著降低退货率,减少“羊毛党”疯狂的不当获利;同时在卸下低价竞争的压力后,更专注于创新产品、提升服务。相信良性的竞争,将推动行业生态更加有序和可持续,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特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有关部门也已表态将督促平台规范相关规则和行为,因此“仅退款”此番被优化也被视作整治“反内卷”迈出的关键一步,人们寄希望于由此撬动更多的变革,加速构建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好呵护消费热情与创造活力。
3、北京日报:取消“仅退款”,也是为诚信经营撑腰
价优物美的商品,耐心贴心的服务,是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实现共赢的关键。“仅退款”退场了,对质量的把关不能退;“价格战”退潮,服务力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据悉,已有平台全面更新商品治理机制,阻止劣质商品流入市场;也有平台尝试从“流量分发”向“信用中介”转型,探索建立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商家评级体系;还有的致力提升售后响应速度、纠纷处理效率,等等。归根到底,都是在继续找寻并夯实消费者信任的支点,让人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4、钱江晚报:全面取消“仅退款”,告别恶性内卷
此次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是行业发展的选择,是对市场秩序的重要修复,保障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权利义务的平衡,是平台经济从无序竞争向良性生态发展的举措。只要商家和顾客沿着良善互信的轨道双向奔赴,建立商家与消费者的双向信任,共赴公平之约,这场变革的最终受益者将是所有秉持诚信原则的参与者。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2025年4月,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结束了这一曾被视为行业标配的售后服务规则。此次调整不仅是平台经济治理的重要转折,更引发了对消费者与商家权益平衡的深度讨论。
“仅退款”规则出发点在于维护消费者利益,净化网络交易环境。但后续却被部分消费者和职业羊毛党滥用,形成灰色产业链,导致商家面临“货财两空”的困境,部分中小商家因高频恶意退款被迫关店,电商营商环境被严重破坏,正常经济活动难以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本次改革在舆论场呈现两极分化评价,在商家拍手叫好的同时,质疑消费者将会维权难,电商行业服务质量将下滑的声量逐渐变大。为更好保障新政策实施,两难困境亟待破局。
需要明确取消“仅退款”并非否定消费者权益保护,而是对规则异化进行纠偏,标志电商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治理。电商行业健康生态需在“信任与规则”间找到平衡,既不让好人受冤,也不让恶人得利。
未来,平台需持续优化信用评估、完善品类规则、强化技术赋能,方能在保障商家生存空间的同时,守住消费者权益底线,实现三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